期刊精选

重磅推荐 | 刘道义:加强英语教师专业培养,提高教材使用能力

2020年08月28日
分享到

■ 摘要:经过教育部审查通过的教材一般说来都是优秀的。然而,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好的教材都难以满足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需求,况且,教材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和先天不足之处。因此,教材的使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本论文旨在探讨教师在使用教材方面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

■ 关键词:教师;教材使用;能力;培养


能否充分发挥教材对教学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而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部好教材,也可说是好的教学资源。


在中国,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教师也许是他们的第一外语学习资源。教材存在着局限和先天不足之处,因为再好的教材也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且教材限于其时效性,很难做到及时反映瞬息万变的真实生活。然而,即使教材与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完全吻合,能力强的教师也能够通过正确地评价和分析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能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使教材尽量符合实际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教材最终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张志公,1991)。那么,为有效使用教材并能评价和开发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第一,教师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专业基本技能。换句话说,就是英语教师应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英语说得流利、得体且幽默,书写正确、顺畅且美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能够自如地表达、运用英语,让学生在欣赏之时自然习得教师的语言(teacher’s language)。


实际上,教师课堂所用的英语就是一种无形的教材,教师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让他们把这些表达深深刻印在脑海中。


第二,教师要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效的教学方法、敏锐的教育研究意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例如在使用教材时,教师应把教材看作是一种资源,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的“教学助手”(teaching aid),而不是像Bell和Gower所说的约束教师的“紧身衣”(straightjacket)(Tasseron,2017)。


教师有了这样的信念(belief),才能在评价教材时更加重视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学的实际环境及学习者的期望等。他们应善于发掘教材的优点,充分用好教材;同时还能发现教材与教学实际存在的差距,以便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第三,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能理解所用教材的编写体系(结构、内容、活动方式等)和教学理念,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制订教学目标和计划,根据实际自主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给予“支架式”帮助,使学生由现有水平提高到可能达到的水平,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第四,教师应具备根据学情灵活地调整教材内容的能力,如缩减、删除、改变(教学顺序、教学活动方式等),能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语篇、补充或创设新颖的活动等,以便使教材更加适应教学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确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选择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能使用多媒体资源及教学设备(如音频、视频、白板、投影、网络平台等)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导入新课、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教师要能熟练使用一些计算机软件来准备教案、讲义、练习题、测试题等;能学习使用语料库(corpus)来进行词汇、语法等教学;能利用互联网收集大量的、适合学生不同需要的学习资源,满足他们的需求。


当然,教师并非生来就具有这种种能力。纵观近40多年的教师教育发展,培养英语教师的上述能力一般需通过三种途径,即职前教育、职场锤炼和终身教育


职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在就职以前接受师范教育,或其他高等院校的外语院系的教育。就现有的统计看来,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基本达到了大专以上的水平,初中教师大多数达到了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高中教师几乎全部达到了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水平(刘道义、郑旺全,2018)。在就职前,准教师们除了接受过外语语言的训练,多数还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学习过教学论、课程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理论等知识。因此,他们应该大致了解英语教材编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末以来,一些师范院校为本科生或研究生专门设置了中小学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为学生——准教师提供了与教学实践接触的机会(如参与听课、评课等),训练并要求他们掌握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技能,如书写、简笔画、形体、声学、口语表达等,同时创造机会让他们去英语国家考察、体验,提高口语水平。师范院校这些紧密结合实践的课程设置使其自身的师范性大大增强,也为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作好准备。从目前实际课堂教学可以发现,不少年轻教师的确比较容易适应当前课程与教材改革的要求,而且他们的外语口语水平比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


尽管职前的师范教育给教师专业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但长时间起作用的还是职场锤炼。老话说“教学相长”“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说得通俗点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摸爬滚打”一阵子才能真正懂得学生、懂得教学,也才能懂得如何“教活”教材。教学经验得靠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积累而成。


缺乏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犯的错误常常感到愕然;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张口说、落笔写之前就能提醒他们避免出错,而且经常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复习、归纳和比较语言结构。这样“拾遗补漏”的事是需要亲力亲为的,教材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认真负责的教师能够做到。


当然,职场锤炼远不只是指教师自己边教边积累经验,课程教材的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对他们使用教材能力的提高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每一轮课程教材改革都会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他们开始会感到不适应。但是,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通过全国和地区开展的教师培训、各地“名师屋”活动、教研团队建设以及网络培训等,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中小学外语教师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他们中不仅大部分人能够应对挑战,而且有一部分人具备了科研能力,已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他们在各地评价和选用教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有的被聘参与了课程教材的研制工作。这部分教师的参与自然能使教材更接地气,更符合学习者的需求。


要成为上述研究型的教师,必须要有终身教育的思想。职前教育是基础,在职教育即职场锤炼是促进,而继续终身教育则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方能坚持。


近年来,外语教师教育研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大家形成一种共识,即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身负教书育人的重担,加上家庭、职称、考试等压力,导致其满足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少读书学习,久而久之相当多的教师出现知识“枯竭”及“石化”现象。这也许是为什么把教师比作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蜡烛”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当今的中国,教师是受人尊敬的、且非常具有个人发展机缘的职业。特别是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历的教师如能克服职业倦怠感,鞭策自己发挥持续自主发展的能力,如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养成“善读善写”的习惯(刘国正,1994),就必会大有作为。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一大批有志气的中青年教师养成了这个习惯。


所谓善读,首先是阅读范围要广,不能仅限于读透手头的教材和教师用书,更要常翻阅报刊、学术论文、经典小说、工具书等。读法有精有泛:泛则要浏览,选取重点精读;精则须知其梗概、察其用心、衡其功夫、细求其含蓄之意。手要勤:写笔记,常记日记、写文章。经历了一段成长或一段挫折,要动动脑筋思考其原因,使自己的认知从朦胧变得清晰,然后写下来,反复修改并定型。其实,有作为的人“立德、立功、立言”,著书立说,不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成就的嘛!


外语教师还要加上“善听善说”,方能保持高水平的英语专业学识,方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方能具备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否则,语言能力就会不进则退。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母语不是英语,没有持续不断的英语听读输入量是会“生锈”的。有些中小学英语教师教书多年,然读书甚少,最后发现自己的英语退化,也不足为怪了。


目前,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崭新的局面,如教材案例教学、反思性教学、合作行动研究、探究性实践、名师引领等教师发展策略层出不穷,融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和能力发展于一体。这一切都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已步入了正常的、健康的专业发展之路。遥望未来,前途无量。


随着我国科技飞跃发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位老师和一群学生”的课堂教学局面(梅德明、王蔷,2018),为新的教学方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当然也改变了教师仅靠一本教科书、靠一套教材教学的状况。


师生均可从互联网查找大量自己需要的资源,外语教学资源不仅限于国内,也可直接取之于国外,教师开发教学资源、补充教学所需变得非常便利。互联网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老师,学校也可直接聘请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在线上为师资缺乏地区的学生上课。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双师教学”,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中外教师合作、学习和交流,必然能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由此可见,凡是立志终身教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教师,必定会具备使用、评价和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会成为优秀教师,其中还会有人能成为教材的编制者、审定者或研究者。


作者简介

刘道义,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以上内容摘自《英语学习》2020年第7期“特稿”栏目。文章版权归《英语学习》所有,欢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


参考文献

  • Tasseron, M. 2017. How Teachers Usethe Global ELT Coursebooks[C]. In Hitomi Masuhara, Freda Mishan & Brian Tomlinson (Eds.), Practice and Theory for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2 Learning. Newcastl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 刘道义, 郑旺全. 2018. 改革开放40 年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育发展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 38(12): 14—22

  • 刘国正, 编. 1994. 叶圣陶教育文集(5)[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梅德明, 王蔷, 编.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志公. 1991. 张志公文集(5):外语教学及其他[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