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抵制英语教学的功利主义

2017年09月12日

记者:你认为目前中国的英语教育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

陈琳:不仅英语教育, 中国的教育都已经陷入到危机之中。 因此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 危机的根源, 并不是说要不要砍掉外语课, 而是我们的教育正进入了功利主义的怪圈, 而且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最突出的, 是很多家长抱有“ 起跑线理论”, 认为不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既然有起跑线, 就应该有一个终点。 终点是什么? 是升官发财、 是出国、上名牌大学, 不是奋斗, 不是人生的自我完善。我并不责怪家长。中国目前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紧缺, 上好学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社会不公问题也很突出,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 这种想法很正常。 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家长, 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已经倾尽全力, 就是为了改变底层地位。但是教育的目标与政策, 却不能迎合功利主义。现在很多家长逼着孩子去上课外的英语班、 各种培训班, 花很多钱去学唱歌跳舞, 培养所谓特长。 为什么呢?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 小学英语是不应当考试的。但是有小升初的问题, 很多学校进行各种考试,有各种各样的 “ 占坑班”,还要考英语,而且是成人学的英语课程。 家长总想让孩子进好学校,就逼着孩子去课外学, 或者培养其他特长。但是,家长没有想过,如果遵循着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孩子没有兴趣而硬要孩子去学英语, 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你想“ 不输在起跑线上”, 实际已经输了。我并不反对校外各种英语班, 确实有好的英语班。 但是, 让孩子去上课外班的前提只有一个, 就是他喜欢学英语, 爱学英语。 孩子的学习要从兴趣出发。 只要他有兴趣, 给他学, 那就是好事。

记者:外语课程是否应该从小学开始?你认为什么年龄开始合适?

陈琳:学术界普遍认为存在着一个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一般是二至四岁。 所谓关键期, 就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 常识上,我们都感觉小时候学的东西记得更牢;而成年之后, 要刻意记住反倒费劲了。 拿母语来说, 如果在农村, 父母出门干活, 每天把孩子丢在家里。 时间长了, 孩子的语言发育肯定不会好。 语言是把听到的东西说出来,也就是复制出来。所以小孩子早点学语言, 语言能力才能发展得更快。 语言的发展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因为人们是通过语言进行思考的。但外语的学习要有正确的方向。所以, 我并不认为小孩学外语就一定越早越好, 因为孩子的外语学习必须建立在爱好的基础上。英语中有一句话:“ 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 就是说, 你可以把马带到河边,但是你不能强迫它喝水。对于孩子, 应当坚持兴趣第一, 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教外语, 把外语当作一种玩的工具。我的小孙女现在五岁多, 在她很小时候我和妻子就和她讲英语, 给她营造了一个双语环境。虽然她不太会说英语, 可是家里生活对话她都听得懂。 我跟她说英文,她跟我说中文。如果采取正确的方式,小孩子学外语越早越好; 方法不对, 越早越坏。 一旦把孩子的兴趣破坏了, 他就恨英语了。

记者:作为课程标准的重要制定者,2001 年,教育部正式设立小学英语课程的特征是什么?

陈琳:1999 年 6 月,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提出了发展“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用我们过去的话说,就是又红又专。后来发展为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包含教育的双重目的, 一方面是学知识, 学技能; 另一方面是通过本学科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比如说数学不只是会加减乘除, 而是要学会应用来为人类服务。 尤其是语言学科, 更是要贯彻这个思想。所以我们把这个思想包含在课程标准里。 打开课标, 第二页就写了外语学习的双重属性。 一方面是工具性, 更重要的, 是通过外语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打个比方, 对小孩子来说, 素质就是培养他讲礼貌, 对人友好、 友善。 我编了那么多教材, 我要求不论用哪套教材, 首先应当学会三句话:“ Thank you”、“ Sorry”、“ Excuse me”。 而且要会应用, 这就是孩子素质的一种表现。

记者:如果小学英语从国家课程取消,你认为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陈琳:我认为这件事不太可能。 但是如果一旦教育部取消小学外语, 最高兴的是谁? 就是外语培训商。 我不是说所有的外语培训机构都不好, 但是确实存在大量的外语培训商, 办学目的就是在于家长口袋里的钱, 把外语当作商品。 一旦取消小学外语课程, 社会上会马上出现大批的外语培训班, 而且生意肯定好。 因为家长的观念并没有改变,“ 起跑线理论” 还是存在,为了上好的小学、中学、 大学, 对外语的要求是没有降低的。

记者:有的学者认为,为提高国民的汉语水平,应该降低外语教育的比重。你是否认同这个看法?

陈琳:2009 年我在《 中国青年报》上发了一篇文章《 汉语水平的确降低, 但不是学外语造成的》。 因为当时就有人提出外语学得太多了, 汉语水平降低了。我今天依旧认为, 国民的汉语水平确实降低了, 应该努力提高。 但全社会汉语水平的降低, 不是外语学太多所造成的。 就学校教育而言, 首先是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让孩子的精力过于分散, 没有时间专注学习汉语, 阅读好的作品。 此外, 孩子接触了太多电子产品, 往往沉迷于游戏, 不利于身心健康。 而大众媒体中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 儿童电视节目粗制滥造, 优秀节目太少。 这些才是造成我们汉语水平降低的原因,与外语学习的比重无关。

记者:汉语学习与外语学习你认为是怎样的关系?

陈琳:因为我的工作性质, 很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走访、 调查。 从大城市到边远山区, 凡是开外语课的地方, 我都会去。据我观察, 大部分汉语学得好的学生, 外语学得也都不错; 反过来, 外语学得好, 汉语一般也都学得好。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很多语言学家都认可。 因为就语言学习来说, 如果学生有天赋, 或者热爱, 汉语、 英语都能学下去。 不像有些人说的,汉语水平低是外语学多了造成的。从我自己的语言理论来讲, 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是一个互相补充的过程, 而不是互相抵触的。这也被语言学、语言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所证实。 我并不排除有的孩子汉语好, 而外语学习差, 这里面存在个人的兴趣问题。 我去新疆、 西藏等民族地区考察, 一般来说, 当地学生要学习三种语言: 本民族语、 汉语和外语。 由于师资缺乏, 教学设备较差, 这些孩子的英语水平不一定很高, 但他们的英语发音普遍很好。 他们自己在家说本民族语言, 和我们说汉语, 还能讲发音不错的英语。 所以, 不同语言的学习是能够互相补充的。

记者:也有提法认为,英语课要选修。您是否认同?

陈琳:第一, 我不反对这个意见, 尽管我是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 作为国家文件, 现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确定了我国英语教育全套体制、学时、 内容等。 规定了单词量: 小学学习600-700 个单词,其中必须掌握的是 423个,初中要求 1500-1600, 高中 3300-3500, 大学 6600-7900。 我不反对是因为基于现实状况, 很多学校逼着学生学英语。 方法对,才能早学, 而不喜欢也根本学不好英语。但是第二点, 我也不推荐这个建议。因为英语选修会打乱我们目前学制, 各级学校无法衔接。比如: 小学没有学过英语,上了初中后是否要分班教学? 老师怎么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 初中到高中、 到大学如何衔接? 问题也会很严重。 设置英语选修可以考虑, 但是要想到将来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局面。

记者:北京地区英语高考成绩的分值将被降低,你会反对这项考试政策吗?

陈琳:我不反对英语高考分数下降。可以降分, 但是我反对因为“ 降分” 而减少学校的英语课程。英语课程还得按 “ 课标”的标准来教。 进入大学后, 外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 外语好的可以广泛参阅国外专业书籍,外语不好对学习就有局限性。高考外语分数可以降低, 但是对外语的要求不能降低。

记者:有人大代表提出,研究生、公务员的考试应该取消外语,你认为是否可以?

陈琳:我觉得这个建议的风险太大了。由于历史原因, 英语事实上已经是一门国际语言了, 是工作的工具。 一个国家的外语水平是这个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 印度在信息工程领域发展很快, 也得益于他们对于英语的掌握。 英语就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而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 对外交往越来越多, 现在需要整体提高国民的外语水平。领导干部都要进行专门的英语培训,他们在日常交流中对于翻译的依赖也越来越少。 如果停止公务员、 研究生的英语考试,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陈琳,著名教育家、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采访 史新蕾、 黄念念、 薛晨  

文 薛晨

本文系陈琳教授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所谈观点。


unischool_app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