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勤:教研员在教研活动前后的反思探究

2017年09月12日

毕勤: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高中英语研修员。

教研活动是教师参加的最常规的一项培训活动。作为教研员,我们总是在不断思考和探索:教研是什么?教研活动又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我认为,教研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研需要智慧。而智慧从哪里来?从人而来!教研活动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组织者。为此,教研员需要在活动前重视设计,活动后不断总结和反思。

活动前:有计划,有了解,有准备

1 制订规范可行的教研计划

教研计划是教研开展的前提。教研员在上一学期末就应该设想下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在新学期初,根据本学期的工作安排,结合工作重点,及时制定具体的教研计划并附时间表,必要时可以下发给所在年级的一线教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与研的工作;以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维度设计教研内容,安排教研活动。

首先,计划制定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应有一定的格式。其次,计划制订中,要严格落实市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再落实自己学科相关计划。再次,计划制订最好有提前的思考,应当事先与中心组教师充分酝酿,同时要考虑计划的可执行与可实现程度,不能图形式而最后计划没有落实。要考虑需要做什么,可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保证计划简单、清楚、可行、可调。我们更要始终明确一点:教研计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更重要。另外,善于学习,多了解同行的计划,善于借鉴,特别是跨学科的移植与模仿,善于向同事、学科名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请教也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研计划的制订。

2 深入一线,整合优秀教师资源

有人把教研活动生动形象地比喻为“交谊舞”,而教研员确实应该成为一线教师教学、教研活动舞台的“设计者”和“合作者”。因此,教研员要经常深入课堂,接触教师,收集信息,了解全区学科教学现状和师资状况。充分发挥区内优秀教师的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从而对自己教研工作提供业务支撑。

与此同时,平时要多联系外区的优秀教师和多领域的外语专家,助力我们的教研活动。在做教研员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先后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连仲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刘北利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霍庆文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宿荣江教授,他们分别就外语教学的现状、外语教学的目标和方法、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探究等方面为一线教师做了精彩的报告。每一次这样高端的活动后都得到老师们的赞扬,也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还有的老师就能尽快在教学中尝试和探索。这样的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指明了一条探索的路,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提升了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 精心准备,确保活动顺展、高效

教研计划是前提,活动设计是保障。要使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能顺利开展并能实现有效和高效,前期的精心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二年级时我组织过三次“青年沙龙”活动。主要是对三位入职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进行个案研究和培养,旨在培养她们对教学实践的感悟力和提升她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水平。活动流程大致是:说课—互评—自评—点评—交流等形式。每次活动前我都要先听说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并提出适当调整的建议;帮助检查在课堂中要使用的教案、学案、PPT 课件等;规定说课大致需要的时间;告知活动的流程;提前熟悉活动地点、调试活动时要使用的设备等,尽量全面细致确保活动的质量和高效。

我还组织过两次“分层研讨”的活动。把全区24所高中分成三组,结合本组学校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教学中的难点与困惑,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不同的研讨话题。先是请各校备课组长提出希望研讨的内容,收集上来后我逐一阅读、整理、分类、确定最后研讨的题目,然后每组请出一位主持人,事先与他沟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他具体设计活动的流程,这样,活动内容既明确又不失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深受老师们的喜爱。

活动后:多交流,多整理,多收获

1 充分提供互动机会,形式灵活主动

传统教研交流主要以听课、理论学习为主。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常常显得比较被动,教研活动中提出的理念与观点也仅仅代表了一家之言。理想的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教研员不能以权压人,霸占学科教研的话语权,而是应该积极营造民主高效的教研氛围,使老师们在平等的条件下敞开心扉、各抒己见。我一直认为,应该把交流的主动权还给教师,使教研带动全体教师发展。我总是在每次的教研活动后引导教师们联系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认真聆听大家对活动的感想和反馈,并经常在活动结束后留下来与个别有困惑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讨论与沟通,通过充分的互动不断改进教研活动,使其更好地为全区教师服务。

在我看来,以往的教研活动虽然也会安排教师讨论交流,可是由于时间仓促部分教师还未能深入思考或事先对教研内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较少等原因,讨论往往局限于一小部分教师。这时,网上交流的开展就能很好地对传统交流方式进行补充。每次集中教研活动之前,我都会将教研主题在网上公布,方便其他教师提前查阅相关资料。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这就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集中教研活动之后,全体教师还可在网络交流平台上继续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真正使每一个教师都有发言的机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 利用网上交流平台优势,有效进行信息整合

支持异步交流是网上交流平台最显而易见的优势。不仅地域的局限可以被突破,网上交流平台还突破了时间上的局限,参与者如果错过了与大家实时交流的机会,几乎不需要担心遗漏掉任何东西,因为平台会完整地记录下交流的全过程,他/她同样可以继续参加大家的讨论因此,我将许多教研专题讨论都带到网上进行,一般是给出一个时间段,如一至两个星期之内。这样,所有参加研讨的老师就可以在这段之内的任何时间上网交流,这就解决了集中交流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平台几乎是全天开放,参与者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进入平台发表看法,其他人也可以在任何合适的时间给出回应,这给时间安排十分紧张的老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段也给了教师充分思考和探讨的余地,大家可以对一个具体问题反复、深入地展开讨论,直至达成共识。

除此之外,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交流结束以后需要用人工将记录的内容整理归档。然而即使是这样,教研成果依然难以长时间保存。对于网上交流平台来说,长期储存数据则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数据还可以自动归档,使教研活动的记录变得十分方便。而恰恰是这些梳理和总结,为以后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当我需要其中某些资料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上搜索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真正做到了信息的高效整合和利用。

综上所述,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离不开教研员前期充分的准备以及后期的倾听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研员不仅应是一个出色的“战斗员”,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更应是一个英明的“指挥员”,引导全体教师通过反思、交流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内容均来自《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年第1期,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unischool_app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