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子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我们先分享了两个国外的“Thematic Learning”的案例,一个小学分享生活经历的案例、一个高中研究城市规划的案例。随后武院长、王东君老师等分享了相关案例,武和平老师、张涛老师、王东君老师等先后就主题式教学的理论,theme 与topic 的关系等展开讨论,形成诸多有益建议。
主题式教学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单一的语言训练,开展基于真实生活的语言综合实践,非常值得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尝试,尤其是在非常缺乏外语运用语境的中国。期待有更多老师尝试主题式教学!
王东君:宁夏吴忠市教研室教研员
之前讨论的时候,由于过分关注学生情感需要的层次,在针对“Thematic Learning”进行讨论的时候不小心联想出轨,以致使自己的讨论思路出现巨大的离心。鲁教授分析了Theme 和Topic在上下位关系、本质上的一致性和概念上的一些区别, 那么“Both theme and topic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have similar meanings.”、“Topic is specific while the theme is more general in nature.”、“Theme is like a strand or a thread that one can get from a story while the topic is the story about the main characters.”和“Theme is the central idea or message that the writer wants to convey. It may be stated or may even be implicit while the topic is always stated in words in a story.”将成为我讨论的部分理论依据。鉴于此,我推翻了自己构思两日但未贴出去的讨论内容,对“Thematic Learning”做了重新理解,供大家批评指正。
如果说Topic 和Theme 犹如点和线的关系,那么Theme和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就犹如点和面的关系。如果再深入联想的话,那么Activity,Topic,Theme 和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英语学习的星星之火和基于星星之火的燎原关系呢?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课堂教学的片段活动、基于话题利用教材实施单元语言学习、逐步扩展话题的层级和高度并进入专项语言实践活动项目,最后达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呢?
无论在外研版还是人教版的高中教材中,关于环境的话题似乎贯穿了几册必修教材。如果把每个单元关于环境的Topic串联起来,应该可以形成一个关于环境的Theme。比如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关于学校生活的Topic在必修一的第一模块“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和第二模块“My New Teachers”连续出现,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模块的topic 整合为一个theme,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那么基于教材开展“Thematic Learning”的语言学习活动还是可以实现的。再如,关于旅游的Topic 在必修一第三模块的“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和必修三的第六模块“Old and New”,“The Three Gorges Dam”及必修四的第五模块“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中出现。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和语言学习的Topic几乎贯穿了外研版高中必修英语教材,而且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渐过渡的,这为我们设计“Thematic Learning”语言实践项目提供了可行性,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些模块学习结束之后设计关于学校生活和旅游的“Thematic Learning”,因为这个时候,至少学生已经有了关于这两个topic 的语言基础,如果再辅以相关学习支架,完成关于学校生活和旅游的“Thematic Learning”的项目是完全可行的。
真实的用语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因为真实的语用里一定有我们关注的语言学习与心智发展、文化关联和思维建构的密切联系。正如武和平教授在讨论中所说:“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我也借东风说一句:“让英语学习不要离开学生真实的生活需要”。
在高中,学生每学完一本必修或者选修教材(高一或者高二阶段,高三不可行),或者完成一个学年的英语学习后,应当选定一个Topic,将其扩展为一个“Thematic Learning”活动,让学生进行社会化的语言实践,把这个活动作为认定学生学分的一个依据,可以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学分认定依据,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结果学分认定的一部分,这个是有政策依据的。
现行各种版本的教材中,某一个Topic 分布在必修和选修几册教材里,而且某个Topic 是由多个分布于各学段教材中的Activities 片段构成的,但是,正是因为某个Topic 是由多个分布于各学段教材中,学生针对某个Topic 学习的连贯性就受到影响,系统性也不是很明朗。因此要把基于Activities 由低级语言实践活动到较高级语言实践活动构成的某个Topic 汇总到一个相关的Theme 里,进行一次大的语言实践活动,也是对“基于某个话题,围绕几篇短文,开展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为形式的英语教材话题功能教学内容的一次大型整合。
下面的案例设计正是基于上述考虑进行设计的。这个语言实践活动可以在学生接触某个Topic 的中级阶段进行,也可以在较高级阶段开展。下面的“Thematic Learning”设计案例是基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第三模块的话题"Friendship"设计的。和"Friendship"话题有关的Activities 片段在初中英语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必修一至必修五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在选修六再次出现这个话题,应该是在学生之前多次参与和"Friendship"有关的Topic 之后再次学习和感受和"Friendship"有关的Topic。
因此,下面这个“Thematic Learning”案例应该是针对在学生接触和"Friendship有关的Topic的较高级阶段进行的,以期学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英语表达的Friendship 图式。
为“Thematic Learning” 活动提供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资源,以此作为学生完成“Thematic Learning”活动的一个学习支架。在这个支架里,应该比较充分地包含和friendship 有关语言知识、社会现象、人际心理和不同人对待有意的不同观点等,也有和活动相关的采访示范性短文(Text A)。
至于为什么选择"Friendship"作为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学习之后的一个“Thematic Learning”活动,这完全基于我的经验判断,因为,我有学生的QQ 群,这群里经常出现的说说和最常见话题就是:“心情、不在乎你如何如何……”等和人际友谊有关的表白。鲁子问教授指出高中学生更关注“爱情、高考”等,这是毫无疑问的!也许学生QQ空间里那些说说就是委婉地在表述“爱情”的前奏,因此"Friendship" 话题和学生生活及情感比较贴近,是学生会感兴趣的主题,而且符合高中学生的情感需要,又完成任务的内驱力,人际关系和友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为了考核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设计“Thematic Learning”活动时究竟如何选题,我觉得可以不需要理由,只要是教材涉及的和学生学习过的、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有能力拿下的Topic,我们都可以把它扩展为一次“Thematic Learning”活动。
我设计的这个“Thematic Learning”案例是一次采访活动。因为采访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相关语言实践,包括提问、交流、和探讨,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从被采访的英语老师、同学等人那里学习到很多关于Friendship的英语语言、观点和看法,采访过程本身就是积累语言和观点的过程,因此活动很具有可行性。所以学生在采访接收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语言和观点素材,为完成一篇夹叙夹议的基于采访的文章打下了基础。
“Thematic Learning”活动设计的思路可以不拘一格,要根据活动的目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灵活设计活动模式,围绕课标的评价基准,评价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
三人小组的设置,其目的有:
第一,为了鼓励团队精神;
第二,互相鼓励监督,以防活动流于形式,
第三,采访中可以有分工,有必要的话,三人小组甚至可以分工为采访、记录和摄像三个工种(高中生都有手机可以录像)。摄像的作用就更多了,可以想象一下。
“Thematic Learning”活动案例设计构思(见表1.)
鲁子问: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以下是一个有明确语言学习内容要求的主题活动案例。
案例1:《牛津高中英语》必修模块三“Producing a TV Show”活动时间:一个月综合发展目标1让学生学习如何收集材料,通过收集、分析、比较、综合所获得信息,研究动物知觉,了解动物比人更突出的知觉特征;
让学生学习分析电视艺术特征,学习制作电视节目;
让学生学习组建团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语言发展目标
让学生恰当运用名词从句,准确说明具体信息,使科学类电视节目的解说词更加科学;
让学生恰当运用形容词、副词,使电视解说词更加生动;
让学生充分运用不同句式,以便充分展示电视艺术的特征。Project Producing a TV Show 研究目的综合评价标准(见表6.)
指导学生制作电视节目:
通过展示老师自己制作的教学电视节目,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电视节目;若教师自己不懂,则请校内或校外朋友指导;
或者寻找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学。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开展研究:
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题,介绍自己如何组建团队、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进行研究,如何得出结论,如何展示研究等,让学生系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提醒学生,可以不断向老师请教。
记录过程:
引导学生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可以制作研究日志,并经常结合以上研究目的进行总结和反思,看是否在研究过程中实现这些目的。牵头进行研究成果评价: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按照正规比赛形式,组织评委会,进行评价。
案例2:小学主题式教学案例活动名称:助残日宣传活动时间:一个月综合发展目标:通过该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态度、发现他人优势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语言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书写并能用恰当的语气和方式说出自己所写的内容。环境创设:每年5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教师号召学生们走上街头,走入社区向人们进行助残宣传,请大家先做好准备工作。
活动步骤
※以上内容均来自《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年第8期“英语教育微信谈”栏目,原题为《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可能》,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1月21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基础外语教育》杂志作为学术支持、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协办的“2019第二届全人发展与智慧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