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示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名单。该奖项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主办、教育部承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励项目,也是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荣获“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涵盖一年级起点、三年级起点、初中和高中学段22册教材。这意味着《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在国家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并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这既是一份崇高且厚重的荣誉,也是一份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为此,我们特别连线《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放眼前路再赴征途。
对话陈琳
问:《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已经出版了二十年,本次多册教材获得了“全国教材建设奖”。作为主编,您认为这套教材的经典之处在哪里?
今年是新标准教材出版二十周年,此时此刻获得教育部的嘉奖,收到这份最贵重的“生日贺礼”,其意义是非凡的。这说明教材本身经受住了时间的打磨和历史的考验,也证明了教材的编写团队坚守住了教育的初心和改革的使命。
作为教材的主编,作为一名见证了新标准教材从诞生到发展再到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品牌的教育工作者,荣誉在身的同时我也倍感重任在肩。在这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中,我们在教材策划与编写的过程中始终紧随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贯彻课标的理念与精神。同时,“中外合作、以我为主”的设计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道语言,又贴合了中国学生的实际学情,为教材的顺利落地打下坚实基础,为优秀的中外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问:您此前担任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主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写与修订,《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的编写也是由您主持。请您谈谈《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是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
我很荣幸同时主持了这两项工作,能够和新标准教材编写团队一起,将国家的育人目标和课标的各项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教材编写当中去,这是一段非常宝贵且难得的经历。在理念层面,这套教材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遵循了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了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在实操层面,为了弥补众多地区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的编者团队多次奔赴全国各地,深入了解并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积极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获取到诸多一线教学反馈,通过不断地归纳和总结,对教材进行了实时更新和完善。
再有就是,为了顺应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我们还研发了各类配套资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构建个性化的互动学习环境,让他们不再受限于单一的课堂场景,能够根据个性需要,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这为国家促进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问:今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您对《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的未来有怎样的展望?
新标准高中修订版教材现在已经在各地陆续使用,其中,《英语必修第一册》在本次“全国教材建设奖”的评审中获得了基础教育类英语学科唯一的特等奖,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和鼓舞。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国家教育政策为纲,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将国家立德树人的任务贯彻到底,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对话张连仲
问:本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高中修订版教材获得了特等奖,在众多英语教材中脱颖而出,受到多方好评。作为高中修订版教材的副主编,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您有哪些难忘的事?
我参加《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的出版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了,这次教育部给予这套教材很高的评价,我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这意味着整个编写团队这么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在这里我也想要分享很多感慨、感动和感悟。
首先就是陈琳教授,他带领我们做这套教材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依然保持领先的教育理念,他用专业的水准、广阔的视野以及胸怀天下的使命感引领整套教材的编写。
然后是编写团队的精诚合作。编写团队的成员是来自高校的专家和来自一线的名师们,大家都热爱教育事业并在教育理念上有共识,这为我们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针对教材体系和架构,话题、语篇和活动设计进行了充分讨论,最终达成整套教材既符合外语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中国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特征的目标。我们在围绕教材进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开创性的教学资源和教师用书的设计、编写、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优秀的教学指导、展示和宣讲团队。整个团队持续研究教学一线反馈,不断思考和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保持与一线教师之间畅通的交流渠道,有力促进和保障了教材先进理念和优秀设计的落地与落实,为新时代外语课程改革与发展做出了我们的努力和贡献。这同时也是外研社开发基础教育领域教材的一个重要且根本的成功经验——深入课改一线,融入课堂教学,引领教师发展,服务改革实践,形成教材出版方与教材使用者共生、共建、共享、共荣的密切合作关系和良好教育生态。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外研社通过这些年出版高质量基础阶段英语教材的磨练,锻造出了一支站位高、理念好、专业突出、作风优良的编辑团队。他们有着对中国外语教育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全面把控教材的编写,不分昼夜地与各方进行频繁沟通。他们不舍昼夜,风雨兼程,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多年我们通过教材这个媒介与各地的一线教师实现了对话、交流、共同成长。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我们的一线教师。可喜的是,我们的教师们能够以愈发积极开放的态度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地进行自我尝试与挑战,在科学分析当地教情、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信在上级领导以及各位专家亲力亲为的引领之下,在我们整个团队匠心独运的创设之下,在各地教师兢兢业业的努力之下,我们教材的使用情况会越来越好,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问:作为高中修订版教材的副主编,您认为这套教材最为突出的特色是什么?
我认为有四个突出特色。第一,教材融入的教学理念领先。高中修订版教材秉承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落实了国家课程标准对外语教育提出的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陈琳老师所提倡的外语教育辩证法的思想。在编写过程中,通过与外方团队持续不断地探讨和研究,教材还融合了国际最先进的外语教育理念。
第二,教材结构设计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无论是整体教材体系,还是每册书、每个单元的结构,自始至终贯穿了idea这个关键词,比如Understanding ideas,Developing ideas,Presenting ideas等等。我们认为外语学习是学习者与话题、语篇、内容和信息互动的思维过程,是积极的语言能力内化的过程。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完成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欣赏信息、调取信息、活用信息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
第三,教材选篇经典。《英语》(新标准)教材的每一单元在单元话题架构内,用两个阅读篇章和相关语段,实现内容、题材、体裁的丰富、延展、拓展和提升,帮助学生达到爱学、有思、会品、可迁移、可内化、可实用的学习效果。我们精心挑选,精打细磨,确保所选定的篇章都是语言精美、内容经典、有教育意义、有语言学习价值的精品。同时,我们选材时注重时代的进步和语言的发展,把党中央对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在实处,让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开拓国际视野,提升新时代要求的核心素养。
第四,教材拥有丰富的配套资源及完善的服务机制。我们团队开发、提供了各种具有过程性、伴随性、信息化、个性化的产品、平台和服务。我们不单要出版好的教材,还要创造新的语言学习生态,让教师的需求得到迅速和全面的回应;也给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受益一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成长为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独立学习者。
一套教材是有生命力的,需要大家的关爱和浇灌;一套教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若干年后,我们回顾来路,会看到它的价值和意义,也会发现它的问题和不足。所以,不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使用者都有着共同的历史责任,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才能打造出符合时代特点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需要的更好的教材,我们肩负着这个历史使命,我们永远在路上!
对话鲁子问
问:义务教育阶段是英语教育的重要阶段。《英语》(新标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材在本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得了众多奖项。作为小学和初中阶段教材的副主编,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您最重视的是哪些方面?
在《英语》(新标准)教材编写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与收获是:正确的价值取向对教材编写的重要性。在应邀参加《英语》(新标准)教材的编写工作之前,我对英语教育与英语教材编写所需的理论基础有一定储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以来的跨文化教育系列文件进行了学习、分析和案例收集,对英语教材如何把握跨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开始编写教材之时,陈琳教授明确强调,教材必须坚持以德育为核心的跨文化教育理念,教材中的中外学生必须具备热爱中国、积极向上、尊重他人、热情礼貌等优良品质。按照现在的概念,这一编写基础可以理解为:立德树人的跨文化教育。我根据陈琳教授的指导,编写了教材编写原则、故事线索、主人公性格特征与成长过程、语言学习内容、主要文化内容、活动场域与主要活动形态以及教材模块案例。外方作者来到中国与我们讨论教材编写方案时,我拿着女儿的德育教材,向外方作者介绍了我国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带外国作者到中国中小学的课堂进行观察,把握德育教育的体现方式。陈琳教授的原则和我的方案得到了外方作者的赞同。最后,结合外方作者的建议,我们确定了教材编写的基本方案。立德树人的跨文化教育这一基础,贯穿体现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这是我在编写《英语》(新标准)小学和初中阶段教材当中最为自豪的一点。
问:大明和玲玲作为《英语》(新标准)教材的标志性角色,陪伴众多学生一路成长,为他们留下很多美好记忆。可以说,教材在趣味性及难度梯度设置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设计。请您谈谈这些设计的意义。
在确定编写方案的过程中,我根据陈琳教授、外研社和麦克米伦认可的方案,设计了小学教材的主要人物大明、玲玲、Amy、Sam等的性格与行为特征。
在开始编写教材之前,我就一直想设计学生真正喜欢的主人公形象,同时又要符合立德树人的跨文化教育这一基础。于是,我深入中小学课堂,甚至来到校外观察中小学生,同时也对学生、教师、校长、家长(我自己当时也是小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发现和记录中小学生最典型的形象和行为,包括学生名字,并对这些特征进行了凝练,最终设定了大明(初中为李大明)、玲玲(初中为王玲玲)的主人公形象。
所有人物形象基本确定之后,我们将人物形象和说明向中小学生、教师、校长和家长征求意见,得到一些积极反馈,我们进一步进行了完善,最后确定了现在的人物设定。在大明和玲玲身上,也寄托着我们对学生的一些希望,甚至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以他们的身份写的课文内容,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与态度,展示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果。正如陈琳教授所要求的那样,我们希望学习《英语》(新标准)的学生能够学习大明、玲玲身上的优良品质,同他们一起快乐成长,使教材人物设定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这二十年来,我遇到不少学习《英语》(新标准)的学生,有的已经上大学,有的已经当老师。他们在提到大明、玲玲时,都会说起这些人物带给他们的启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大明、玲玲等人物设定确实如同当时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起到了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