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
2021全国高考已于6月10日落下帷幕,而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难易程度、考查重点等对日常教学的反拨作用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为此,“外研社K12”微信公众号特向部分全国知名英语教研员和优秀一线教师约稿,对2021年全国新高考英语I卷、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进行解析,并给出教学启示与备考建议,为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和高考备考提供助力。
本期我们带来的是来自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课程中心主任李秀芳老师所作的《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甲卷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作者简介
李秀芳
中学高级教师,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课程中心主任、“芬芳”外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教研组长,成都市高中英语骨干教师,成都市双流区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成都市双流区高中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
作为一线教师,我想通过此次高考试题分析达成三个目标:一是结合课标要求,明确高考测评方向及重难点;二是通过高考试题研究,更好地反拨日常教学;三是提高试题质量甄别能力和命制能力。
教师、学生、高考构成了“教-学-评”三位一体。其中,“教”多指教师的“教学”;“学”,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业表现为中心的目标指向;“评”,体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指导思想。从“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角度研究高考英语试题,才能践行高考“引导教学”的初心本意。
一、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甲卷试题特征
今年全国甲卷依然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取材广泛、体裁多样,进一步体现考试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充分发挥文化铸魂育人功能。
试卷维持近几年一贯的由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四部分组成的结构,全面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理解高于表达的测试构念,进一步强化了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全国甲卷再次凸显了从考记忆转向考思维、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从考语言转向语言文化并重,体现了高考“内容改革”的基本原则,体现了高考评价的科学性、时代性与方向性。
(一)全面体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1.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全国甲卷语法填空的语篇通过游客在西安古城墙骑行的视角来介绍城墙景物和文化,书面表达设置了以邮件形式向外国友人询问他们对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感兴趣的情境,以浸润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2. 落实五育并举,深化教育引导
全国甲卷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的命题思路,在篇章选择和书面表达情境设计方面全面体现这一原则。听力部分选取了有关网球运动的材料,阅读理解C篇谈论滑板运动引发人生感悟,这些语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意识。阅读理解A篇介绍摄影大赛及相关作品,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倡导和谐人际关系,注重辩证思维能力培养
阅读理解B篇讲述Port Lympne保护区对黑犀牛的保护和帮助其繁育的故事,七选五语篇倡导旧衣物交换代替丢弃,语法填空讲述生态旅游的内涵和意义,这些语篇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听力Text 10 讲述和谐的母女关系,阅读理解C 篇讲述滑板运动让主人公适应并融入新环境从而获得归属感的故事,旨在倡导建立和谐美好、彼此关爱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养成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阅读理解D篇讲述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天才的定义发生了改变,引导学生分析改变背后的原因,辩证思考种族歧视、信仰歧视以及性别歧视给社会进步带来的阻碍。
(二)重点考查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 重点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和表达能力
全国甲卷通过扩大选材范围和材料类型,精心设计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和表达能力。如阅读理解D篇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呈现了“天才”标准的变化,启发考生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和思想内涵,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本中直接提取细节信息(34题),也能通过归纳概括理解信息(35题)、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2题)。应用文写作要求考生根据提示信息给外教写电子邮件,完成一项接近真实情境的语言交际任务,既考查考生写作能力,又考查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多维度考查语篇结构,深度考查主题语境理解
阅读理解对语篇宏观和微观结构都有所考查;完形填空侧重考查语篇微观知识结构,主要包括衔接(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和连贯(小句间的九大关系——并列、对应、顺序、分解、分指、重复、转折、解释和因果)等知识。
和往年类似,今年的完形填空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使用词汇的能力,考查考生是否能在掌握、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明晰段间、句间及句内联系的基础上,准确选择符合语境和用法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三)合理控制试卷难度与区分度
1. 遵循课标要求,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
全国甲卷遵循课标要求,话题的适切性中肯,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语言难度方面,在保留原语篇基本风格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文化背景、生词、长难句等因素的影响,使文本行文流畅、表达清楚。设题方面,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点覆盖面广,如听力涉及主旨要义、细节理解、简单推断、观点态度等考查;通过创新选择题设问方式及合理设置选项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试题质量,如听力11题:How does Nancy look to Danial?
2. 注重基础,突出语境,考查必备知识
试卷继续坚持语篇及试题词汇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课标词汇的原则,但也涉及课标词汇的派生词、课标要求外词汇和一些固定短语考查,如听力17题题干中的concerning,完形填空38题B、C选项deliberately, cautiously为课标要求外词汇;完形填空37题四个选项hands in pockets, nose in the air, hat in hand, feet on the ground为相关短语意思的考查。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语篇中的语法均出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项目,且都是常用的基本语法。
3. 注重思维层次测试,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试卷本身具有很好的区分度,例如语法填空及完形填空均有一两道难度较高的题,给语言能力较好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的空间。阅读既有提取和梳理具体信息(细节理解题)的低阶思维考查,也有对信息转换、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和语篇逻辑分析等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其中,应用文侧重考查考生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说明文和议论文则聚焦篇章的深层信息,强调对重点信息的深度理解,要求考生从宏观、全面、系统的视角进行篇章解读,挖掘文本深层含义。
二、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甲卷各板块评析
(一)听力部分评析
1. 听力考查要求
1)新课标对听力的要求
①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②对对话背景、话题、地点、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做出推断。
③对听力大意的理解和所听话题的概括。
④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9)听力要求
①理解主旨要义。
②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③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④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 真题分析
1)试题分析
2)听力设问词统计
3)听力考点统计
3. 命题趋势
听力理解选材主要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两大主题话题,较全面地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从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理解主旨与要义,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理解谈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角度进行考查。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运用where-, why-, how-, what-, which-等多种设问词,侧重基本用法的考查。
1)语篇材料
选材符合新课标的主题语境要求,主要涉及到人与自我(T1, T2, T3, T4, T5, T7, T8, T10)以及人与社会(T6, T9)主题;内容贴近生活,体现了英语的交际性与应用性特征,符合听力真实的使用场景。
2)语篇语言
语言地道,充分体现了口语特点。考察了学生对口语基础词汇、词块及语音知识的掌握。如Text 3中handle, take care of与Text 7中put sb. on a strict diet等;Text 9中painful experience连读,致使experience前加上/l/音,读作/lɪkˈspɪəriəns/。
3)能力考查
考查点覆盖面广,细节理解、主旨要义、简单推断、观点态度等均有涉及。
4)试题设计
题目类型多样,各难度层级试题比例合理;通过创新选择题设问方式及合理设置选项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试题质量。如听力第11题:How does Nancy look to Daniel? 听力18题题干What does the speaker’s mother want her to be?设计巧妙,学生只有听懂说话人表达的意思才能和题干对应起来。
5)选项特点
正确选项和干扰项的信息点密集分布在原文中,正确选项多为对原文的同义转述,干扰项多为张冠李戴。选项通常为简单且形式一致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形容词、介词、动词短语或者简单句。
4. 教学启示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练习,如:问路、工作、旅游、运动、人际交往等。
2)了解更多地道的口语化表达。
3)注意听力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尤其是派生词、熟词生义、常用交际语和考纲中的不常用词,熟悉生活场景词汇及表达。
4)掌握相应的发音技巧,如:重读、连读、弱读、失去爆破、同化等,同时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语音差异。
5)多训练推理、归纳能力。
6)练习听力做题技巧,如:速记、速算等。
7)重点关注学生心理调试。
(二)阅读理解评析
1. 新课标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
从新课标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9)阅读能力要求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比发现2个小变化:将“理解目的”单列,更加合理;增补了文章类型,与课程标准更吻合。全国甲卷阅读理解C篇31题也明确要求考生推测作者写作目的:What message does the author seem to convey in the text?今年全国甲卷除了文章结构,其他考点都有涉及。同时,猜词有所变化,如29题What do the underlined words "Safe! Safe! Safe!" probably mean? 该题要求考生理解safe在语境中的意思,这里不是猜测“生词”的含义,而是理解旧词新义,而且这里是术语,就是根据语篇的主题意义及语境进行理解。
2. 阅读理解第一节真题分析
1)语篇分析
①语篇真实性
大部分阅读语篇选自英语国家主流出版物或网站,选材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地道性和广泛性。因此,平时应引导学生多浏览国外的严肃媒体和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语语篇,比如《华盛顿邮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网站、《新闻周刊》、《读者文摘》等,让学生感受原版地道的语言,拓宽英文阅读的视野。
②话题丰富性
今年的主题语境没有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主题语境考查相对较多。话题丰富多样,覆盖面广,在这些语篇中融入了包括英美等国家自然风景、人文艺术、动物保护、社会交往、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③内容时代性
语篇时代特征更为突出。话题内容突出了美育:如A篇关于摄影和摄影背后的故事;体育:如C篇玩滑板助我融入新环境,跳出了传统的体育项目,选择了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滑板运动;B篇关注濒危动物保护,D篇对于性别、种族、信仰之分的思考都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④功能育人性
语篇突出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如:阅读理解A篇和C篇引导学生成为会审美爱运动的新青年;阅读理解B篇谈论濒危动物的繁育来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阅读理解D篇谈论天才的标准,体现了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倡导(如对传统观念里天才定义的批判),以及对学生成为爱知识、会创造、有毅力的“天才”的引导。
⑤结构多样性
阅读理解的文体多为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中说明文比例较大。说明文多是“问题-解决”模式和“一般-特殊”模式。在日常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语篇体裁和相应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迁移。
⑥难度适中性
近几年高考阅读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1700到1900之间),语篇词汇量大概在1200到1400,题目词汇量约500词。应用文多为200到300词左右,说明文词量相对较多,300到400词。语篇难度从A到D逐渐加大。语篇的难度从词汇和句法两个维度来衡量。词汇的难度取决于语篇中的熟词生义、课标低频词、一词多义、搭配义等。句法难度和句子的长度密切相关,句子越长,结构越复杂,理解起来越困难。
以阅读理解C篇为例:
C
When I was 9, we packed up our home in Los Angeles and arrived at Heathrow, London on a gray January morning. Everyone in the family settled quickly into the city except me. Without my beloved beaches and endless blue-sky days, I felt at a loss and out of place. Until I made a discovery.
Southbank, at an eastern bend in the Thames, is the center of British skateboarding, where the continuous crashing of skateboards left your head ringing. I loved it. I soon made friends with the local skaters. We spoke our own language. And my favorite: Safe. Safe meant cool. It meant hello. It meant don't worry about it. Once, when trying a certain trick on the beam (横杆), I fell onto the stones, damaging a nerve in my hand, and Toby came over, helping me up: Safe, man. Safe. A few minutes later, when I landed the trick, my friends beat their boards loud, shouting: "Safe! Safe! Safe!" And that's what mattered—landing tricks, being a good skater.
When I was 15, my family moved to Washington. I tried skateboarding there, but the locals were far less welcoming. Within a couple of years, I'd given it up.
When I returned to London in 2004, I found myself wandering down to Southbank, spending hours there. I've traveled back several times since, most recently this past spring. The day was cold but clear: tourists and Londoners stopped to watch the skaters. Weaving (穿梭) among the kids who rushed by on their boards, I found my way to the beam. Then a rail-thin teenager, in a baggy white T-shirt, skidded (滑) up to the beam. He sat next to me. He seemed not to notice the man next to him. But soon I caught a few of his glances. "I was a local here 20 years ago," I told him. Then, slowly, he began to nod his head. "Safe, man. Safe."
"Yeah," I said. "Safe."
根据新课标,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单词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构建不同词汇语义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强化语感,迁移词语运用能力,最终做到词语内化。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词块的呈现,帮助学生关注词组的习惯搭配和表达。
长难句的本质是多个简单句再加上一些修饰成分的组合,一般分为并列句和复合句。长难句的分析和理解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句法知识的要求,为学生夯实必备的句法基础知识,在阅读课和讲评课中有意识地与学生一起进行长难句的分析,帮助学生突破瓶颈。
2)试题分析
阅读理解仍然以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为主,词义推测,作者观点、意图和态度以及主旨大意依然分别以每年一题或两题的形式出现。阅读理解C篇31题明确要求考生推测作者写作目的:What message does the author seem to convey in the text?猜词题更重视特定语境中词汇的表达意义,如阅读理解C篇29题要求解释safe在语境中的意思。可见今年甲卷阅读理解的考查更重视语境的深入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试题的创新性。
仍以C篇为例分析语篇主旨及试题设计:
28题
29题
30题
31题
28题到31题所需信息在语篇中正向分布,阅读理解题目顺序和文章顺序基本一致,试题设置与文章发展的主线和结构相对应且覆盖全文内容,体现了试题的科学性。正确选项即使是细节理解题也需要学生获取信息后进行语义转换才能确认。而推断、词义猜测以及写作目的考查更是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即信息的梳理概括能力、分析推断信息之间关系的能力、判断和评价各种思想观点的能力等。干扰项的设置大部分是语境下语篇内容涉及到的信息,极少无中生有和与语篇毫无关系的干扰项。答案不是简单的原词复现或投机取巧的寻找解题捷径,更多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阅读理解第二节真题分析
1)真题分析
七选五语篇来源为英文外刊或原著改编,扩大了选材范围和材料类型,语言地道,表达生动,确保了语言的原汁原味。同时替换和改写了一些考纲外词汇,生僻词也标注了中文注释,如resources(资源),确保了语篇的难度适中。今年的语篇仍是指导性说明文,长度与往年保持一致。语篇内容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的英语交际情境,倡导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在考点设置上,加重了段中的考察,即中间句承上启下的衔接过渡作用。考生在正确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需要特别关注句子与上下文甚至整个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
2)试题分析
Swap, Don’t shop!
You keep hearing about recycling, right? But it doesn't end with bottles, cans, and paper. Clothing takes a huge amount of natural resource (资源) to make, and buying loads of new clothing (or throwing out old clothing) is not healthy for the environment. So what to do with all those perfectly-good-but-you're-maybe-a-little-sick-of-them clothes piled on your bedroom floor? 36 .
It's the best way to get rid of your used clothes, score clothes from your friends, and have a party all at the same time.
A successful swap depends on the selection of clothes,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event, and, obviously, how much fun is had. It's really easy to do!
Here are a few pointers.
●Invite 5-10 people so you have a nice selection. 37 , and there may not be enough things to choose from; more than that, and it becomes uncontrollable.
● 38 . They should also prepare plenty of reusable bags to carry their "new" clothes home.
●Put different types of clothing on different surfaces in the room. 39 . Place a few mirrors around your room so people can see how things look when they try them on. One of the ground rules of the swap should be that everyone must try on the clothes before they take them — things always look different when you put them on.
●Set a starting time. Maybe you say "go", or turn on a certain song, or whatever. 40 . And don't forget to put out some cookies and fruits. Remember, it's a party!
A. Less people than that
B. Hold a clothing swap
C. If two people are competing
D. Just keep music playing throughout
E. Donate whatever clothes are left over
F. Have everyone put their clothes in the right spots
G. Tell everyone to bring clean clothes in good condition
干扰项的设置有多种方式,如词汇复现或同现。词汇同现指选项中的词汇与空格前后关联,属于同一语义场词汇。干扰项针对的题目不固定,根据文章特点而定,可以是任何一个空格。
本试题干扰项为C和E。C选项的设置主要是干扰37空:Invite 5-10 people so you have a nice selection. 37 , and there may not be enough things to choose from: more than that, and it becomes uncontrollable. 通过单词people的复现,还有同语义场词汇selection和compete构成干扰。所以在备考中要提示学生不要过度使用技巧,要注重语义理解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今年全国甲卷较往年有几个小变化,一是36题设空为一个完整句的一部分;二是备选项设计,C选项为不含主句的条件状语从句;另外今年加重了段中考查。
4. 命题趋势
1)语篇主题语境
“七选五”语篇主题语境多为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
2)语篇题材
主题内容多为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等。题材突出实用性、知识性、服务性,与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
3)语篇体裁
指导性说明文为主。
4)语篇组织
通常为250词左右的总-分结构语篇,语篇组织通常为general-specific或problem-solutions。
5)语篇语言
语言朴实,语句多样化。文章注重层次性和概括性以及过渡性,使得设题既可控又有效度。
6)命题角度
命题方式和考査方式关注语篇结构考查,重视语篇分析,从影响语篇走向的关键角度考査考生对语篇的理解。从考点分布来看,段首句、段中句和段尾句均有涉及。
7)设空思路
挖空密度均匀,根据文章的需要设置,无绝对的段首、段中、段尾个数上的约定。命题形式较为稳定,包括小标题概括、段落主题句、过渡句和阐释句,以考查阐释句和过渡句为主,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篇章结构和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5. 教学启示
1)熟悉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精选语篇,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
3)强化语篇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语篇组织模式、体裁和结构,分析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分析语篇中段与段之间关系;从微观层面关注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如小句间的九大关系,聚焦标志词前后句子意义,关注衔接(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联系语等)和连贯等。培养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能力。
4)注重主题和话题词汇关系,重视词块教学。群文阅读理解教学就是很好的话题词汇学习方式。同主题的群文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选定主题的背景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积累表达同样主题意义的词汇和词块。
5)注重思维训练。思维导图可让思维外显化,从而使得信息和知识结构化,思维流程图可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6)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扩充,关注中国传统和优秀文化。
7)培养学生信息定位和英英释义的能力。
总之, 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运用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和多种学习策略,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并在这一过程中,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指向知行合一,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完形填空评析
1. 完形填空能力考查要求
1)新课标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
完形填空在高考中属于语言知识运用,该板块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语篇知识,即理解语篇是如何组织、表达和运用的知识。
语篇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组织结构。宏观上指段与段、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微观上则是指句子之间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学生要在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运用语言,把握语篇结构、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从而能够有效获取语篇传递的信息、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沟通交流的目的。
2)《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相关说明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使用相应的语言技能进行交际,但听、说、读、写任何一种语言技能都离不开语言知识的支撑,因此,虽然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但其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高考英语试卷时,应充分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但又不宜赋予过高的权重。
2. 真题分析
(该图是原文所在网页插图)
1)语篇分析
①语篇主题及体裁分析
完形填空语篇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主题群是做人与做事,主题内容涉及优秀品行和正确人生态度的传播。语篇主要讲述了Nick Burchill入住费尔蒙特帝后酒店,把带给朋友的辣香肠放在窗边桌上晾晒引来一群海鸥,它们不仅吃了辣香肠,还把酒店弄得一片混乱,酒店将Nick拉入黑名单;事后,Nick写信真诚致歉酒店,酒店将他移出黑名单,欢迎他再次入住。语篇为记叙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传递正能量,普及生活常识。语篇的话题语境和语篇类型与往年基本一致,具有稳定性,利于学生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
故事的发展主要围绕Nick Burchill, pepperoni, seagulls, hotel四个人和物展开,四个关键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理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快速准确地把握语篇的故事线,与故事发展线索相关的词汇也能大致预测,减小干扰项的误导,所以在分析试题之前,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十分重要。同时,学生还需根据故事内容分析人物起伏的情感,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语篇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情感。
2)试题分析
学生要想在高考完形中有所突破,需要从三个层次理解语篇,即语篇层次,对文章整体(主题语境、体裁和结构、文章内容主线)的理解和把握;句组层次,对上下文或句子之间逻辑关系(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等)的理解和把握;句内层次,对句子结构和意义(词汇、意图、情感等)的理解和把握。做题时,需要由浅入深,即按照句内层次到句组层次再到语篇层次的顺序补全语篇。
从词汇角度看,考纲内非高频词汇近两年逐渐涉及;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等词汇活用现象不断出现;近义和形近词汇辨析是难点,多以短语辨析形式呈现。
从语法角度看,试题以考查实词为主,动词和名词的考查依然是首位,然后是形容词、副词和短语。虚词的考查相对较少,即便有也多以介词短语的形式出现。具体统计见下表:
3. 命题趋势
1)主题语境
通常为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两大主题语境。从内容上看,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等话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做事,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2)语篇体裁
多为记叙文或夹叙夹议,倾向于亲情、友情的表述,以及生活经历的感悟,有心理描写,有道理呈现。
3)考查能力
考查重点仍是整体把握语篇的能力、上下文和句子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以及句子结构和意义的准确理解能力。考查借助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根据上下关联补全语篇的能力,侧重于语篇,体现运用。
4)考点指向
考查原则以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为主,少数涉及代词、连词、介词(短语)等;基本不涉及冠词、数词等的考查;以逻辑理解为主,语法考查极少,突出词汇语境化。侧重考查考生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和正确理解语篇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功底,且有一定的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对比取舍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强调在真实语境中理解单词、短语的意义而不是望文生义,或仅凭中文解释来理解单词的字面意思。
5)设空原则
句首不挖空,前后空间距约8-12词。
6)选项设置
词性一致、形式一致;构成语义干扰、语法干扰或语境干扰。
4. 教学启示
1)词汇量应达到3500或更多,熟悉常用的短语,注重熟词生义的掌握。
2)选择地道的阅读素材,内容选取应注意多样性和时效性。
3)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间关系,培养学生重组信息逻辑能力。
4)引导学生融入语境,摈弃“自我”意识。
5)扩展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
(四)语法填空评析
1. 语法填空能力考查要求
1)新课标相关能力要求
2)《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相关说明
高考语法填空立足于语篇分析理论,强调要从篇章的整体内容出发,去分析文章的主旨,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包括语篇分析与思考、句子结构的理解与判断以及将语法知识熟练运用到篇章中的能力。《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对语法填空的考查要求是: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的词汇与语法运用能力。考查考生在正确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文章微观语境中词语、句子与整个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以考查考生对英语词法、句法及语篇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词汇、语法规则和构词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应用能力。
2. 真题分析
1)语篇分析
2)试题分析
3. 命题趋势
1)主题语境
主要包含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两大主题语境,从内容上看,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社会与文化等主题群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2)文章体裁
主要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语篇组织
文章一般在200词左右,常出现复杂的长难句。
4)考点设计
语法填空考查涉及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冠词、连词、介词等。设空形式主要为7+3(7个有提示词,3个无提示词)。有提示词常考的都是实词,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考查的频率较高;无提示词常考的都是虚词,其中介词、冠词和从属连词考查的频率较高。
4. 备考需“知”
1)含提示词语法填空
①名词单复数。
②给出动词原形。考查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谓语动词(V-ing, V-ed, to do)用法。
③给出形容词或副词。⼀般要求写出形容词或副词的⽐较级或最⾼级形式;有时考查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
④ 词性转化。主要考查形容词与名词间的转化、形容词与动词间的转化以及动词与名词间的转化等。
2)不含提示词语法填空
①考查介词、冠词:积累和熟记与介词或冠词有关的固定搭配。
②考查连词: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
③代词:掌握it做形式主语或者形式宾语等各类特殊句式。
(五)短文改错评析
1. 短文改错能力考查要求
1) 新课标相关能力要求
与语法填空基本一致。
2) 《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相关说明
短文改错是集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英语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评价与校正的能力以及对词汇、语法和语篇三要素的把握能力。它是专门针对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尤其是写作练习中较为普遍的错误而设计的。《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的相关考查要求是: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发现并纠正包括词法、句法、行文逻辑等类型语言错误的能力。
2. 短文改错真题分析
1)语篇分析
2) 试题分析
3. 命题趋势
1)语篇
所选文章贴近学生生活,多为记叙文,难易适度。
2) 考点
包含词法、句法、行文逻辑。
3)设题
设错形式为8+1+1,即:改词8个,多词1个,少词1个。短文改错的“四不改”原则需注意,即单词拼写不改、字母大小写不改、单词顺序不改、标点符号不改。
4. 备考须“知”
1)词法错误
名词单复数不⼀致;词性误用;各类词缀(如否定前缀,名词、形容词、副词后缀);介词、冠词、连词、代词的多余、遗漏或误用。
2) 句法错误
时态不⼀致,语态误用,主谓⼀致误用,⾮谓语动词误用,定语从句中关系词误用。
3)逻辑错误
语意逻辑错误,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并列关系等。
(六)书面表达评析
1. 书面表达能力考查要求
1) 新课标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
能以书面形式简要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能介绍中外主要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面表达中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表达主要意思。(学业质量水平一,即必修)
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能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能概述所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学业质量水平二,即选择性必修)
2) 《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相关说明
写作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本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①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
语言的准确性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程度是写作部分评分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有一个主题,作者应该围绕主题,使用合适的句型、词组等,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 真题分析
3. 命题趋势
1)主题语境
主题内容主要涉及生活与学习、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2) 文章体裁
考查应用文中的书信或邮件,多为日常生活和一般交往所涉及的内容。
3)设题特点
书面表达命题多以文字提纲的形式呈现,要求考生按照所给的材料,围绕特定的交际情景组织内容,在限定的词数范围内完成写作任务。
4. 教学启示
1)熟悉高考要求
明确高考书面表达的命题要求和动向对考生备考很有指导意义。
2) 积累写作素材
书面表达是对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是语言输出的过程。高考书面表达的题材多与考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考生要熟悉课本中每个单元的话题及其相关知识,重视传统文化、社会热点等方面的话题。同时,考生还要紧扣课本,在写作时借鉴课本中的经典文章和句式,做到学以致用。
3)强化基础知识
书面表达考查的是最基本的遣词造句能力,考生所写句子要正确、通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汇的积累和掌握常用单词的拼写、词性、词义和用法;分辨近义词;掌握一词多义的单词;积累写作中常用的过渡词、连接词和一些高级词汇。
4)坚持背诵和仿写
学习语言,背诵是法宝。考生多读、多背一些经典的文章,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还能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避免中式英语。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英语试题明确“一核”为指引,坚定立德树人理念,切实体现高考育人导向作用,形成人才选拔、考试评价、教育引导和教学反拨的一体化新格局。通过“四层”与“四翼”的有机结合,既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发挥了教学的引导作用。
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试题内容也将随着课程改革和考试综合改革的进程继续变化。在全面考察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学习和思辨活动,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英语学科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