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题(Exercises或Workbook)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接受了新知识的基础上设置的针对性练习,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巩固已获得的语言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媒介的课堂教学中,习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研究英语教科书习题的编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较大的四套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分析我国高中英语教科书习题的总体数量、内容、题型和课程标准新习题模块等方面的变迁特点与规律,期待为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带来启示。
一、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习题变迁统计分析
(一)习题总数
1.1984版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
1984版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主要以“课(Lesson)”为组织内容的单位,共3册,计46课,习题总数为386。习题的设置情况为:每篇课文后均有习题(Exercise),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以及单词和习语(Words and expressions)、语法(Grammar)、翻译(Translating)等针对性训练项目和阅读(Reading),习题约为6-8页。第1册、第2册(两册计34课)包括8个综合复习(Revision),平均约4课1个综合复习。第3册则未设置综合复习部分。
2.1996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
1996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SEFC)以“单元(Unit)”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共6册,74单元,296课(1单元4课),习题总数为1363。习题设置的情况为:每课都设置了习题(Exercise),每单元配备1个单元复习,习题和单元复习均为1页。习题的结构不稳定,主要包括听力训练(Listening practice)、说话(Speaking and talking)、单词和习语(Words and expressions)、语法结构(Grammar structures)、阅读(Reading)和写作(Writing)等部分。其中,从第1册(下)开始还补充了一些拓展训练,如第1册(下)增加了补充习题(即Additional exercise,计33题,共12页),主要是词汇、句子、语法、翻译等专项练习题,而第2册(上)、第2册(下)、第3册(上)和第3册(下)4本教科书均增加了12篇完形填空(Cloze test)。
3.2003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
2003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仍然以“单元”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但打破了“4课l单元”的格局,而代之于“l课1单元”的新形式,习题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更名为练习册(Workbook),全套教科书共5册,共计58单元,习题总数为1317。习题设置的情况为:每单元都设置了习题,内容计6页。从第1册(上)到第3册第10单元,习题主要包括听力(Listening)、说话(Talking)、练习(Practice)、综合技能(Integrating skill)、项目(Project)和评价(Assessing)等6个部分,习题数为952,占总题数的72.29%。但在第3册的第11-16单元中,习题设置略有变化,主要包括听力(Listening)、测试(Testing your skills)、读和说(Reading and speaking)、阅读(Reading)、完形填空(Cloze test)、翻译(Translating)和写作(Writing)等7个部分,习题数为365,占总题数的27.71%。
4.2004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
2004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NSEFC)以“单元”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共5册,25单元,习题部分也称为练习册(Workbook),习题总数为530。习题设置的情况为:每单元都设置了习题,习题内容计7页。习题主要包括听(Listening)、说(Talking)、单词和习语的运用(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语法结构的运用(Using structures)、听的任务(Listening task)、读的任务(Reading task)、说的任务(Speaking task)、写的任务(Writing task)、项目(Project)和自我评价(Checking yourself)等10个部分。
(二)习题内容
按照听力(Listening)、说话(Speaking)、单词和习语(Words and expressions)、语法结构(Grammar)、阅读(Reading)、写作(Writing)、项目(Project)、自我评价(Checking yourself或Assessing)等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笔者对四套教科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
表1显示了听力、说话、单词和习语、语法结构、阅读、写作、项目、学习评价等习题在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分布情况,四套教材分别就上述内容安排了不同数量的习题。1984版中“单词和习语”、“语法结构”和“写作”三个习题模块数量多、比重大,三种内容的习题比重之和占习题总数的87.82%。1996版中“听力”和“语法结构”占了很大比重,两者比重之和为87.31%。2003版教科书就“听力”、“说话”、“单词和习语”、“语法结构”和“阅读”设置了较多习题,五项内容习题比重之和达82.39%。2004版中“听力”、“说话”、“单词和习语”、“语法结构”设置了较多习题,四项内容比重占总习题的72.64%。
表1数据显示,四个版本教材习题设置经历了较大变化,不同内容习题的数量和比重也随之变化,统计显示“听力”、“单词和习语”、“语法结构”等是四套教科书习题的重点内容。四套人教版教材习题总量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若再对其进一步比较,发现各个版本数量变化存在细微差别,1996版教材习题数量表现为急剧增长,2003版教材习题数量则表现为明显下降。1996版习题急剧增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教科书编订者既坚持学习西方经验大胆改革(如大幅度增加听说等内容),又恪守我国英语教学传统(强化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的理念(刘道义,2008)。2004版习题的锐减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教育界、民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呼吁的一种回应,有利于学生从习题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和精力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构建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习题题型
笔者对人教版四个版本的教科书习题题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下页表3和表4。

1984版教科书课后的习题题型相对比较简单,只有选择、填空、翻译、问题回答、朗读学习、词形变换、句型转换、改错、写作、复述和合作探讨等十几种题型,其中全套教科书中改错题(第1册153页第4题)和合作探讨题(第3册第16页第8题)整套教科书各仅1题,前者是要求学生改正句子错误,后者是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共同探讨文章内容。约23.58%的习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主要检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具体信息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18.39%的习题是翻译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语法结构,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另有11.40%和24.35%的习题分别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是考查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巩固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等语言基础知识。其余的习题主要是围绕课文所学的单词和习语、语法结构等设置的针对性的朗读练习、词句转换练习。
与1984版教科书相比,1996版课后习题增加了判断、排序、完形填空、图表、角色扮演、阅读欣赏等新题型,这些题型形式相对新颖,使本版教科书一扫老教科书习题枯燥沉闷之气,给师生带来了一些新鲜自由的感觉。与此同时,选择、填空、翻译、问题回答仍然是习题的主体部分,这四种题型的习题数共计881,占习题总数的64.64%。
2003版教科书在1996版教科书习题改革的基础上,题型更加丰富,游戏、口头报告,采访、设计创作和调查研究等题型相继进入教材习题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听说训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但纵观全套教材,选择、填空、翻译、问题回答仍然在习题中占很大比例,四种题型的习题数达852,占习题总数的64.6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03版第3册的11至16单元中设置了365道习题,占总题数的27.71%,其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课程即将结束时,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读写能力。11至16单元中习题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共有256道,占选择题总数的62.14%和2003版教科书习题总数的31.28%,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科书编制者坚持我国英语教学传统、呈现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的理念(刘道义,2008)。
2004版习题题型和前一版教科书相同,但各种题型所占比例变化较大。如规定性较强的选择题共26题,占习题总数的4.91%,比例急剧下降,与2003版的31.28%、1996版的16.43%和1984版的11.40%相差甚远。而开放性的习题如图表、合作探讨、口头报告、设计创作和调查研究等题型的数量、比重均大幅度上升。这些新题型很多属于“任务型”活动,其目的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听、说、写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完成特定任务,如分析信息、讨论观点、填写图表、撰写文案和调查研究等,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收集材料,独立思考,有些甚至需要走出校园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且常常需要其他同学通力合作方能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四)课程标准教科书习题新模块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重要课程目标,是新一轮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教科书紧紧围绕这个课程目标对习题模块进行改革,设置了较多具有针对性的新习题,成为一大特色。
1.自主学习性习题
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条件日趋成熟,性格特质基本稳定成型,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学习意识。课程标准公布后的2003版和2004版教科书习题设置关注了高中学生的这一重要特点。在听说习题模块中,设置了游戏、角色扮演、口头报告、采访、合作探讨等习题,并注意加大比重,如在2004版听说模块中游戏类习题比重从0.61%增加到1.51%。在读写综合运用模块中,设置了设计创作(占3.02%)、调查研究(占1.89%)和阅读欣赏(占0.19%)等习题,使学生自己参与任务项目,动手调查研究,进行设计和创作,通过自我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等主动实践活动的体验,提高利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合作学习性习题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交流沟通,而与他人交流的实践活动是提高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2004版教科书合作探讨性习题数量为109,占习题总数的20.57%,其比重分别是1996版,2003版教科书习题的4.45倍和2.76倍,教科书编订者对其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设置较大比重的合作学习性习题,不仅为学生提供较多模拟交流的实践机会,发展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打破英语传统教学中单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建立“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等多元化学习方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自我学习评价性习题
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理,对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刘道义,2008)。2004版教科书自我学习评价性习题数量为25,占总习题的4.72%,习题形式皆为开放式回答问题,问题本身没有固定答案,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如第1册第1单元的自我评价习题(第1册第47页):“你对本单元的话题感兴趣吗?为什么?”“你对本单元哪篇文章感兴趣?”“通过本单元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关友谊的新理念?”“如何做一个好朋友?”“你学到哪些新词汇?你在听说读写活动中使用了吗?是怎样使用的?”“你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些开放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对自我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馈和调控,总结进步,发现问题,在持续的学习实践反思过程中建立学习自信,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构建终身学习能力。
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习题变迁的特点
从1984版教科书开始,30多年来我国高中英语教材习题发展变化较大,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英语教学思想的变化历程:从最初的“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到任务型教学法、内容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和体验式英语学习法,再到综合运用多元教学思想的复合教学模式;从只讲单词、课文、语法到以培养学生实际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互动;从视学生为“空的容器”,强调培养学生读写技能、应试能力的“输入”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注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刘道义,2008)。具体说来,我国高中英语教科书习题变迁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习题数量发展轨迹呈“Λ”形
从教科书习题总量看,人教版教科书习题发展轨迹并不是一条平顺的直线,而是呈“Λ”形,即数量变化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1984版教科书习题数量386(全套教科书习题计302页)是轨迹的起点,而后急剧增至最高点1996版的1363(全套教科书习题计404页),然后降至2003版的1317(全套教科书习题计348页),最后降至2004版的530(全套教科书习题计175页)。1996版教科书习题数量的急剧增长,一定意义上是当时在高中英语大力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发展听说能力大趋势下对传统英语教学重视词汇、语法结构的隐性补偿措施,即试图通过962道语法结构习题(占习题总量70.58%)来巩固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防止偏重听说训练而降低英语语法结构等知识水平。2004版教科书习题数量的急剧下降,在客观上有利于把学生从沉重的习题训练中解脱出来,从而投入到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探究性实践活动中,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反省调节,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获得英语学习自信,提高英语综合运用水平。
(二)习题内容日趋丰富全面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套人教版教科书,我国高中英语教科书习题内容逐渐趋于丰富和全面。1984版习题仅仅包括单词和习语(Words and expressions)、语法结构(Grammar)、阅读(Reading)和写作(Writing)四个项目,内容局限于学生的读写训练。1996版习题增加了听力(Listening practice)和说话(Speaking)的内容。2003版增加了项目(Project)和评价(Assessing)两个模块,这导致了两个变化:一是突破老教材习题内容囿于课堂的限制,把习题任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二是打破习题内容局限于英语知识、技能训练的藩篱,将习题范围拓展深入到学生自我学习评价与控制领域。
(三)习题形式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处于少年阶段和青年阶段的过渡期,心理、生理接近成熟,性格特征基本稳定,好奇心旺,求知欲强,敏感关注外部世界发展变化,独立自主学习的倾向明显。整体而言,人教版四套教材都力图使习题编制遵循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在1984版教科书中,具有较浓学科训练色彩的选择、填空、翻译、朗读、词形变换、句型转换、写作、复述等题型,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师生感到枯燥无味,1996版习题增加了判断、完形填空、图表、角色扮演、阅读欣赏等新题型,新题型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宋艳萍、林芸,2007)。2003版在继承前版教科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游戏、角色扮演、口头报告、采访、设计创作和调查研究等题型,这些题型形式活泼,兼具趣味性和操作性,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便于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习题功能日益拓展
习题作为教科书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其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定位和教育发展实际。《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中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精讲语言基础知识”,因此1984版习题也只能限于巩固英语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读写技能水平,应试功能色彩浓厚。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育部,2003:3),这使得1996版习题设置突破了培养学生书面读写能力的限制,把习题功能扩展至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应试选拔色彩有所淡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使习题的功能进一步拓展,此后两个版本习题中评价、自我评价模块的设置使得习题应试意味的终结性评价功能进一步退化,对学生学习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功能更加突显,习题主要功能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