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指导,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的“2022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开幕。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王定华,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陈时见,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彭双阶,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杨慧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秦惠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蒋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李军,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芳,中国教育报刊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刘华蓉等线上参会。100余位国际教育领域知名高校教授、权威教育教学专家及国际教育研究者、从业者齐聚“云端”,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与中国国际教育新使命”这一会议主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聚焦国际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使命和新挑战,共谋中国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大计。
(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顾明远)
顾明远结合二十大会议精神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要基于我国国情,要有中国特色。他认为中国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教育的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指导方针,他建议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习惯,让学生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四是始终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把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培育时代新人;五是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促进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技术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系,信息技术是手段,立德树人才是根本目的,技术主义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六是要建设好两支队伍,一线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教研团队要助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 王定华)
王定华作题为“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变革”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迭代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人类进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对各级各类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要认清人工智能时代的总体特征,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大学办学所带来的机遇挑战。他认为,高校要聚焦人工智能变革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科技赋能教育的新愿景,探索人工智能变革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王定华从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应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之北外倡议、人工智能助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人机协同正在推动教育范式改革,正在促进学科的融合,智慧平台的交互作用使得办学资源有了新的变化。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型,努力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驾驭者”。
王定华分享了北外在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教师建设队伍工作中的进展和成果,北外校领导班子定期研究相关工作,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督促落实,确保人工智能建设与运用,确保教师队伍成长,为广大教师提供多元优质服务。他强调,人工智能是人类应共同关注、研究、共享的技术及领域,各国理应增加互信、加强交流、深化融合、减少误解、共商共建、取得突破,理应让技术赋能教育,让智能方便生活,让人类走向和平。
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的具体指导,杨银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结合具体工作和研究领域,就国际教育分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了四点期望:一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二是研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三是研究数字时代智慧教育样态,塑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趋势新优势;四是研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促进中外教育人文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表示,国际教育分会成立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已取得诸多可喜成果,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学习者的学术共同体。国际教育分会有条件也有能力为解决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高水平咨询服务。
(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陈时见)
陈时见作题为“新时代国际教育研究的新定位与新范式”的主旨报告。他从三个方面对新时代的国际教育进行了阐述。一是科学研究的价值诉求。他指出,国际教育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一个范畴,科学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不断的生产新知识;二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价值定位。他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和国际教育的发展形势从研究取向、研究层次、研究特征三点进行了论述;三是国际教育研究的范式特征。他从知识生产、人才培养、教育改进、教育重建四点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他呼吁教育研究者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使中国教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推动全球化规则的建构,让中国发展模式不再是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提供中国方案进而对世界产生影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蒋凯)
蒋凯作题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向何处去:新发展格局下的审视”的主旨报告。他指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他随后从四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一是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迎接大变局的挑战,长期坚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的局面;二是扩大国际合作交流范围,构建广阔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加强我国与更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交流;三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增强高层次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共同利益。他指出,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为促进和实现全球共同利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 李军)
李军作题为“国际视野下的教育新趋势、新学科与新议题”的主旨报告。他从五个方面对“教育新趋势、新学科与新议题”进行了阐述。一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教育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浅度学习、畸形成长、教育不公平等问题;二是从教育学科的角度进行教育改进,他认为教育改进应该以方向、强度、广度、速度、可持续性等价值为衡量标准,该标准具有特别的指向性,也代表正向和进步;三是交叉学科的理论框架,教育改进科学的知识构成分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两者结合才可以提升改进力;四是教育改进科学在国际上的实践,他介绍了以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国家为代表的教育改进优秀案例;五是教育的未来展望,他指出,教育改进科学是学校和教育迈向改进型组织的艺术,只有坚持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的改进,才有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北外要着力培养卓越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的引领者,北外与中国教育学会将持续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秦惠民主持主旨报告环节。他强调,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充分认识高质量教育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大会举办了“国际教育成果发布”的专题活动,专题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芳主持。中国教育报刊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刘华蓉代表主办单位发布“2022年度国际基础教育十大事件”。
点击链接观看宣传片:
https://pan.baidu.com/s/1hgJyy0MP-m-YrKj0Bc_Atg?pwd=oup6
❖
踔厉奋发新征程,勇毅前行向未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任务,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22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并把握好教育、科技、人才在党和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坚持内外统筹、提质增效、主动引领,广邀国际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探索国际教育交流与发展新形式,拓展国际教育创新与合作新领域,提高国际教育建设与治理新水平,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强国,为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后续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明天的报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大会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