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课题成果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 2020-11-03


作者介绍

张秀兴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英文教师。教学与研究兴趣:批判性思维与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与英语教学。曾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与科研奖项。


本文系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全基中心[2018]180801号)“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行动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

本文梳理了文化意识的概念和文化教学的发展,总结分析了高中生文化意识发展和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对策:1)深入探讨文本,挖掘文化现象;2)在教学中引入文化比较的视角分析教学内容;3)围绕话题通过多源输入提升文化意识;4)教师文化意识的示范作用;5)通过文化阅读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核心素养;高中英语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其中,文化意识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丰富学生人文底蕴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渠道。而英语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理解文化内容促进文化意识发展的重要媒介。因此,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标贯彻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有着实际意义和现实需要。本研究试图探究如何在高中阶段的英语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和文化意识的概念

1. 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学习有利于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国文化,对于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同时,文化知识也是新课标下英语教学具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英语本身和思想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脱离文化会影响语言的理解,也会给交流和表达带来障碍。

2. 文化意识的概念

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需要交际者跳出自己单一的文化视角,意识到不同文化下的价值判断,信念和感知标准差异。Kramsch (1998)认为如果不了解目的语使用社群(community)的文化规范就无法正确并恰当的使用目的语。英语文化教学就是展示给学生英语的语法和词汇如何表达构成了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现实,了解话语(utterance)和话语之间的联系以及特定话语使用所反映出的交流参与者的社会身份和属性以及相互关系。

Houghton(2013)提出要跨越交流的壁垒最为重要的是突破文化刻板印象(stereotypes)。他们引用了Byram关于批判性文化意识(Critical Cultural Awareness)的定义即“能够依据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的详尽标准,角度和实践进行批判的评价的能力”。这一概念强调了评价要参考不同的文化取向还要有详尽统一的标准。

Chen & Starosta (1996)认为文化意识指的是对于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如何影响人们思考和行为的理解。这既包括对人类行为共性的认识也包括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文化意识的作用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对不同说话风格,思考方式和价值观的更加客观的认识。

王蔷和陈则航(2016)提出文化意识主要包含文化感知,文化理解,文化比较和文化鉴别四种能力。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是指能够识别和理解文化现象,分为文化共性识别和文化差异识别两部分。文化的比较和鉴别则需要对某一文化现象依据合理的详尽的标准做出批判性的评价。文化意识的确实会影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同时文化也不是脱离了文本的抽象存在,文化的感知、理解、比较和鉴别都是基于文本进行的。

二、文化教学的发展

常晓梅和赵玉珊(2012) 将文化教学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1) 学生通过解读文学作品,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故事中了解文化。即了解大写文化(Big Culture)。2) 到了七八十年代,社会语言能力观的兴起使文化教学转向对容易造成交际误解的文化差异的认识。这是教学中注重日常生活所包含的文化含义的小写文化(Little Culture)。3) 90年代以来,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被提到了同等地位。“文化教学一方面为语言教学提供真实的语境来促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 另一方面使学习者在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反省母语文化, 提高跨文化意识。”

然而以上研究是基于大学的教学现状展开的,在知网SCI来源期刊数据库中搜索主题为“文化意识”或“跨文化意识”且标题中含有“中学”“初中”“高中”的研究时,搜索结果均为0。因此,有必要在高中阶段开展系统的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在教学实践层面,文化意识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对于内容的深度理解至关重要。同时,对于文化差异和共性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认识对于学生批判的分析教学内容,形成开放包容多元的世界观具有促进作用。在我校的外语教学课堂上我们也能观察到学生经常脱离文化背景(包括时间和空间)对于文化现象草率的做出定义和判断。这既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也在想办法帮助学生跳出思维的局限,培养多元,开放,包容,理性批判的文化意识。

三、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现状分析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学生在文化意识方面存在如下的问题:

1)学生文化知识的储备不足。对于一些事件没有感知,只是单纯的当做生单词来理解。更有甚者当做“没有必要记住的专有名词”看待。

2)脱离时间和空间的背景孤立的看待文化事件。学生们往往把过去的文化事件套入到当下的中国去分析。比如当提到戴安娜王妃对于艾滋病人关注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示这并没有什么伟大之处,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在当时的英国乃至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名人为该群体发声,在此之前他们一直生活在阴暗里以及戴安娜王妃如何克服了内心对于这一疾病的恐惧。也正是由于戴安娜王妃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他们才走进大家的视线。

3)没有养成从文化角度分析文本和文化事件的习惯和方法。交互式阅读模式(Interactive Reading Model)倡导在阅读中既要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也要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内容知识)处理和分析文本。学生在阅读到有文化差异内容的文本时经常认为文本中的内容不合理,不能接受,没有意识到在另外一种文化下这种现象的可接受性甚至是普遍性。

4)对待文化的态度不够严肃。青少年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评价事物的客观标准尚未完全成型。在遇到国内很难接受和想象的文化现象时常常会抱有一种轻慢的态度。在真正的国际交往中这会成为很大的障碍。

5)没有分析文化差异的意识。事件的发生往往有其原因和背景,要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就要疏通文化现象的脉络,从合理的角度解构内容。学生们缺少疏通具有差异性的文化事件脉络的能力。

高永晨(2006)提出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原因。基于此文的框架和高中阶段学生文化意识的现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上述高中生文化意识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1)学生在阅读时拘泥于教材的少量输入,在文化方面阅读甚少。西方文学、宗教文化等内容读的更少。狭窄的知识结构制约了文化意识的启蒙和发展。

2)教学内容当中能够提供具体文化感受的内容不多,在现行的教材当中对于文学和文化总结性的内容偏多。这导致学生缺乏对于文本阅读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的直观感受,自我体验和自我感悟不够。

3)分析文本时忽视文化因素,注重语法和句法。很少关注文本中所暗藏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价值观念等。

5)对立的看待不同文化,忽视文化共性,过多的强化差异性。文化是人的文化,这其中更多的内容是人类共性情感的唤起。一味地强调差异性学生会排斥开放多元的情感态度,不利于文化意识的发展。

四、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英语学习的实质是文化学习,这既包括本土文化的学习也包含异国文化学习。文化内容蕴藏在语言形式之中。文化意识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纵深发展,也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参与度,愉悦感和信心。培养文化意识这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要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来实现。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转变。

1. 深入探讨文本,挖掘文化现象

传统教学重视语法句法和用法表达多于重视文章内容和文化内涵。在理解文章表层意思之后应当有意识地提取文章当中的文化现象(这既包括本土文化现象也包括异国文化现象),再将文化现象还原到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去理解文化事件的历史意义。例如,外研版教材当中提到了刘翔。现在的初三学生已经对刘翔的故事没有必要的背景知识了,他们也无法理解刘翔究竟如何激励当时的中国青少年以及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之后体育生涯的起伏。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后要向学生说明刘翔奥运会冠军取得的历史背景,再从体育爱好者,运动员,甚至广告商的角度分析刘翔对于他们的意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到为什么刘翔是一个文化现象。

2. 在教学中引入文化比较的视角分析文本

文化比较来源于不同文化对于同一事件的看法或反应以及类似事件在不同文化下的走向和结果。例如,在分析刘翔事件时可以简要介绍国内运动员训练的机制,团队专业水平对比国外的机制和水平分别分析其优劣。要注意对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文化差别,学习目的文化的优势之处而不是判定孰是孰非。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围绕话题通过多源输入提升文化意识

多源输入包括文学节选,新闻,评论,讣告,影响资料,音乐,歌词,戏剧等其他文字或非文字的艺术形式。融合多源输入可以更加生动的呈现文化具像。例如: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的情节可以将文化交往的过程完整的呈现出来。运用文本分析,逻辑推理等工具可以概括出文化的特征。但是概括和推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概括和文化刻板印象。

4. 教师文化意识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共性和差异性的敏感度。这既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储备,提取文化现象的能力和资源,还要有对于文化现象的洞察力。要鼓励学生多读原著,教师就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以吸引人的方式将阅读文化含义丰富的文本的乐趣展示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交流,教师就要善于营造语境。

5. 通过文化阅读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理想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文化事件选取话题,即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又能通过鲜活材料的选择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概念。申立(2010)给出了英语课程中文化的概念。“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科学、技术、哲学、地理、建筑等。从狭义来说,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 因此,文化类校本课程可以给教师很大的空间。

五、小结

本文梳理了高中阶段外语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以及文化意识和文化教学的概念和发展,观察了现阶段高中生文化意识的现状和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培养策略。

英语教学要立足本国文化,通过语言学习和理性比较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放、平等、宽容的认识并欣赏文化的多样性;掌握重要的文学、思想和文化视野;正确理解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的影响;理性的理解文化冲突;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体现文化敏感性。文化意识的培养要从课程文本选择,文化相关理论,文化呈现媒介入手,深入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Chen, G, M., & Starosta, W. J. (1996).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Synthesis. Communication Year Book, 19, 353-383

Houghton, S., Furuyama, Y., Lebedko, M, & Li, S (2013). Critical Cultural Awareness: Managing   Stereotypes through Intercultural (Language) Education [M]. Newcastl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Kramsch, C. (1998). Language and cultur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cNiff, J., & Whitehead, J. (2006).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ction Research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常晓梅 & 赵玉珊. 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J]. 外语界, 2012, (2): 27-34

高永晨.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11): 26-28

申立. 英美文化读本[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王蔷 & 陈则航.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版权说明:本文发表于《全国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实践与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主编吴友富 罗来金。本文版权归《全国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实践与探索》编辑部及作者所有。

本文仅为交流学习之用。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


课题介绍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全基中心[2018]180801号)“多源文本融合式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行动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不同来源暨包括选用教材、其他版本教材、各类读物和其他形式的阅读资源等的文本,如何基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和课外自主阅读活动,在主题、内容、语篇三个维度上有效融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课题自2018年12月立项以来,得到全国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百余所实验校已立项,实验区遍布北京、山西、山东、黑龙江、湖北、深圳等多个省市地区。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