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3:国际化人才培养之学校管理与合作交流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张昌平

2017年11月18日
分享到

  11月21-22日,“2017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生源基地校工作会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在论坛上,云南省数学学科带头人,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张昌平介绍了一所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过程中的经验。

张昌平

图为张昌平在论坛现场致辞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的国际教育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应该说起步比较晚,发展也还不成熟,跟发达地区的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是由云南两所著名的私立学校——原私立峨岷中学(建立于1940年)和原私立五华中学(建于1942年)于1952年底合并而成的公办中学,现已走过77年的光辉历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先生、中科院院士吴征镒先生、国学大师钱穆等学者都曾到这里任教。从这里也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比如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张启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中国科学家协会副理事长孟德孔,青年作家周林,著名影视演员高明,航海模型世界冠军赵波,长江小小科学家梁晨等等这样一些名人。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有一校六个点的办学规划。包括学校的总部或者叫校本部,还有一个以云子命名的民办中学——云子拓东学校,还有环湖校区、长丰校区、高中部、综合实践基地。

  接下来介绍一下我校这些年的特色发展,首先是围棋课程。围棋厂是学校原来的校办工厂,围棋课程强调形、质、色、声、感,我校围棋队每年都代表学校参加云南省昆明市乃至全国的一些大赛。

  第二个特色课程就是书法课程,书法课程是北京师范大学和我们学校共同来开发的一门课程,书法课程一周一课时,一天一练习,一月一展示,一年一评比。

  第三个特色课程是科技创新与综合实践课程,在云南省我们是唯一一家科技创新学校。今年我们首次按照研学这种理念,实地调研了大理白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世代传承的绿色可持续生产与生活方式,挖掘这些理念以及文化的现代价值以及有益启示,同时对洱海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及整治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此次研学活动的成果,学校将作为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实践项目来申报。我们学校在2016年,连续第31届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的各种奖项,今年也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也非常重视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培养,探寻适合区域发展现实的学校国际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

  云南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这个接合部,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这有利于云南更好地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

  接下来说一下我们的机遇、需求和思考。机遇方面,我们国际教育的确起步很晚,幸运的是“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把我们学校所在地区也推到学校发展思考的前沿。

  我们在需求方面,第一,要打破语言沟通的屏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和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因为大家知道我们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省份。

  第二,需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本土特色,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教育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需要以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建立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第四,需要借助外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力量。

  第五,基础教育,尤其是非外语特色的普通中学,需要有效地开展和推进国际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下面说说我们一些思考。

  第一,希望能够立足于现实条件和刚才所提出的相关需求。

  第二要发力于课程建构,以高质量实施国家基础课程,高品质开发校本拓展与特色精品课程。刚才的厦门双十中学和呼和浩特二中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首先,打通线上、线下的通道,弥补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让内地的学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其次,打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通道,提升学校外语教师及相关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另外打通校内、校外资源的通道,借力校企合作,借力资源,多渠道拓展学校的办学与发展空间。

  第四,努力拓展我们的成长空间。


  (本文转载自搜狐教育,原标题:昆明十二中校长张昌平: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