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点亮教师的智慧人生——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研修项目

2011年04月15日
分享到

  “这次培训和以往的课程培训有什么不一样?到底学些什么……”,在没有参加“国培计划”(2010)北京外国语大学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之前,浙江省龙湾中学教师王旭娟有“一些随意,一点迷茫、一些疑虑”,15天的培训时间过后,王旭娟老师告诉记者,这15天是跨跃时空的阳光之旅,“第一次在培训中见到这么多的专家”,“第一次聆听他们精辟的论述”,“对教育教学中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


  学员们正在进行日常研讨


  有这种感受的不只王旭娟一位,还有很多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研修学员吴萍如是说。 


  “这是一次不一样的培训,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研修。可以说它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收获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反思。”研修学员刘丽浓老师同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一次培训,改变终生,“国培计划”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让他们从中读懂了“思考”。这也是培训者的初衷。正如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连仲教授所说:“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解决大家的多少问题和困惑……更重要的是让老师们开始思考,思考自己日常的教学,思考大家都能做些什么。”


  从2010年11月27日开始,至12月23日结束,这场思维的饕餮盛宴历时27天,共培训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教研员以及承担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大学教师417人。


  “如果说优质教育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那么,开启心灵的培训则是给教师们最大的财富!10天的培训,此次培训犹如一颗火种,教师们的智慧人生由此点亮。” 江西教育学院教师、高中英语培训团队项目学员周晓群对“国培计划”北外项目给出了最好的总结。


  直面一线 从问题出发


  作为全国外语教育最高学府,北京外国语大学承担了 “国培计划”(2010)小学、初中、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和小学、高中英语培训团队研究项目共五个子英语学科子项目,是承担英语学科子项目最多的单位。


  参与培训的教师在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工作性质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如何为不同的项目制定科学合理、扎实有效的研修课程,在培训前期,北京外国语大学管理团队的工作人员连夜加班,拨打了近500个电话,并通过网络对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研开展情况、培训情况及教学理念水平进行了调研,使学术团队准确掌握了学员的知识水平、日常工作情况及培训需求,并以调研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在教师能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对课程培训体系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及需求。


  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国培项目进行了精心设计,组建了以副校长彭龙为申报单位负责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于春迟为项目负责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陈琳教授为学科首席专家、常务副理事长张连仲教授为专家组组长的强大领导和专家团队,设计了科学合理、扎实有效的课程,确保研修项目的顺利进行。


  为了避免一线教学和高校教授之间出现空白和断层,长期以来深切关注基础英语教育的北外研修项目的专家,对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多次讨论,广泛听取各领域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及项目实施管理者的意见,反复论证教学方案,确保培训课程整体的逻辑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最后,项目组决定,整个培训模式要以“问题”为核心,力求达到三个“贴近”:贴近课改,深入推广课改理念;贴近课堂,关注、研究教学一线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贴近教师的成长性需求,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和研究发展能力。各培训环节均构成了一个“从问题的现象到问题的本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解决具体问题到解决某一类型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完整循环”。根据各培训阶段的需要,课程结合不同研修专题的特点,强调学员参与、体验和讨论。


  比如,每位参加研修的教师在白天的课程结束后,都要参加晚上的小组讨论。话题不但包括了当天各位专家的讲座,还有各地、各学校在英语教学中的各种做法和亮点。每个学员都要围绕专家讲座中提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不仅使当天的培训内容得到内化,还让学员们在教学实践层面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除了理论培训,项目组还阶段性地安排了北京市的中小学实地考察、现场课观摩及北京文化体验活动。


  从“教中心”到“学中心”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枯燥的英语变得有趣,一直以来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难题。此次“国培计划”(2010)北外项目,就基于此提出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面对这道思考题,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二班三组学员郝民所在的小组为此开始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为学生“把脉”,锁定妨碍他们顺利阅读的症结,以此作为教学和学法指导的突破口;如何收集、处理鲜活、适切的语料,作为学生视听、阅读的材料,督促并帮助他们制定课外听读计划,通过长期的积累,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


  思考带来的冲击不仅止于此,来参加这次国培的教师多是各地有一定成绩的高中英语教师,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海市崇明县城桥中学教师秦飞也不例外,但在培训过程中,秦飞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开始起变化。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关注教学实际的,更多关注如何设计课堂,关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较少从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文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日常教学。”秦飞说,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原来的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往往停留在让学生在社会中存活的层面,并没有满足学生对未知事物好奇的需要,也没有照顾到学生高层次精神满足的需求。”


  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二班学员韩芳更是因为两张照片受到了强烈的触动。那是曹文教授的一次讲座,首先,曹文向老师们展示了她的儿子在中国学校里的合影,然后是她的儿子在国外学校的合影。对比两张照片,老师们清楚地看到,第一张照片,教师是站学生中间,第二张照片,教师则是站在学生旁边。“这时,我们都明白了曹老师的意思。是的,我们中国都在喊student-centered的时候,这种理念真的被我们认可吗,我们的很多实际行为告诉我们,我们撒谎了。”韩芳说。“我们的教学有时违背了学习语言的规律。我们过多的强调语言规则,从而使学生在还没开始用语言的时候就丧失了兴趣。我们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要形成一种习惯。”经过培训,韩芳更深刻意识到了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在这场国培的思考盛宴中,来自各个层面的基础英语教育专家们都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菜,有的芳香浓郁、有的清淡素雅、有的温润甜美,但无论哪种菜品,强调得最多的都是:教师要关注学生,教师要在教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关注英语语言的人文性,在英语教育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发展。


  事实上,在设计“国培计划”(2010)北外项目方案之初,张连仲教授一直不断强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学中要始终考虑学生的特点、需要和兴趣;激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关注学生活动的实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为了体现“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的理念,88岁高龄的陈琳教授在“国培计划”第一讲,就坚持站着授课,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而他妙趣横生的三个“up”更是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所谓三个“up”,就是stand up(站起来),始终站着讲课;speak up(讲出来),鼓励学生讲话;“shut up”(闭嘴),该不讲时就不讲。在陈琳教授看来,“站起来”是一个好教师的第一步,是对学生的尊重;“讲出来”是从小培养学生的兴趣,呵护他们的自信心;“闭嘴”则是把思考和休闲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不应该滔滔不绝,只顾自己畅快,更要留给孩子足够的“play time”。


  “这位88岁老人两个小时的一站,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位88岁的‘年轻人’用他对教育的虔诚,用他超凡的精力,用他的博学睿智,用他的流畅幽默诠释了一位专家教授高尚的师德,诠释了一位长者对生命的理解,诠释了一位师者对教育的态度。就在那天上午,通过他,我明白了“国培计划”要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方式,更要告诉我们的是做为一名教师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天津市蓟县下营中学教师纪建明激动地说。 


  团队拓展,让每一个老师动起来


  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些老师学员们不仅聆听了专家的理论,还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收获了友谊,迸发了思考的火花。


  培训之初,为了迅速消除参训学员之间的隔阂和内心的羞涩感,使培训获得最佳效果,北京外国语大学引入“团队拓展项目”,通过让学员共同面对并解决难题来拓宽学员们的思维,增强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员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于是,这些原本当惯了教师的人开始做起了学生,选出了自己的班长、学习委员……班级由教官负责管理。接下来是4个小时的拓展大戏,“拼七巧板”游戏、“板上钉钉”的游戏……这些与英语完全不相干的游戏给了教师们全新的感受。


  “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再像孩子般地拼七巧板,和同组的教师玩团队协作游戏。我们临时组成了Charming Team,Charming就是力量,Charming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相聚学习进步在北外……我们用心组合了‘心形’团队,我们用心谱写了一首团结的篇章。” 天津市宝坻区第四中学教师、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一班学员的杨柱森说。


  事实上,每一个游戏都有深意。“七巧板”游戏讲的是分层管理、明确职责的重要性,“板上钉钉”的游戏则说的是同心协力的重要性。


  因为有了“团队拓展”的热身,教师们很快熟稔起来,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一班的徐群力老师正是因为在拓展活动中表现出色,一致被推选为一班的学习委员。而这种热烈的感觉也传染到接下来的研修和讨论中。徐群力老师说:“小组交流时,作为学习委员的我,总担心大家不肯说而冷场,但是事实上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我们的讨论气氛热烈,发言踊跃。”


  更让徐老师开心的是,除了讨论规定的内容,教师们还增加了自选“动作”,增加了一个专题讨论,比如: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特色教学经验介绍、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等。每一次话题研讨,发言教师每次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有效做法和盘托出,与其他学员分享。比如:姜有兵老师的“理念决定一切”、高梅老师的“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张成年老师的“个性化阅读理解的操作”、沈伟刚老师的“校本教材的编写使用和口试体系介绍”、梁美珍老师的“课堂评价思路”等。结果,不仅没有出现“冷场”的情况,每次讨论还会自然往后延伸很长时间。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先让教师动起来。这就是“国培计划”(2010)北外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一些专家的讲座中,专家更是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普通老师。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教师李秋枝告诉我们,禹明老师的讲座很有特色,他本人讲得很少,而是充分让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和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要讲的内容已经从学员自己的口里说出来了。“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我们也要向禹老师学习,充分相信我们的孩子。”李秋枝说。


  这些老师的改变,很多人看在眼里。作为一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派驻“国培计划”的调研员,童涛老师的调研任务是对“高中英语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一班的研修情况进行观察与调研。令他欣喜与激动的是,他不但以调研员的身份见证了各位学员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在成长,也在反思。“那种感觉,和一颗小幼苗终于破土而出没有什么两样。”


  这,就是国培的力量。


关于我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 年创办并主管,是一家以外语教育出版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了解更多]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

京ICP备11010362号-4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51号  新出网证(京)字047号